在路上的我
扛著路的你
一間青旅 立陶宛的保羅

文、攝 Stella Tsai
那是有生以來,最紅的一場秋天。我趁著簽證未到期,用整個春天端盤子攢下的錢,訂了北歐與波羅的海三小國之旅。25 歲什麼都不怕,只怕戶頭的數字不夠支撐夢想的寬,我拮据地支配預算和時間,用廉價夜間巴士和一晚不超過十歐的青旅,撐起這趟單人壯遊的尾聲。
那是九月底的時節,路樹與遠山被渲染成深淺不一的紅,大片大片刷過眼角。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已晚上九點,青旅的主人保羅特地開車來巴士站,A4 紙寫著我的名字,他笑說,這時間點亞洲臉孔也只有妳了。保羅是個 30 歲上下的年輕男子,留著大鬍子和一口爽朗的東歐口音,英文相當流利,他簡單說明青旅改造自老家,投入他全部的身家, 以家人的規格,接待過路的旅人。

如同一路上遇到的異鄉人,他也問了我從哪裡來、為何而來、要去哪裡。我背書般說著我的國家、這趟旅程,卻在說到下一步時頓住。也許是氣氛難得放鬆,我脫口:「其實我不知道,沒有計畫,真的。」「留在英國或回臺灣呢?」保羅問。我說:「哪裡需要我,就去哪裡吧。」開車的他轉頭與我對視,表情有一絲興味。
Stella Tsai 自由寫手,偶爾編輯。做過雜誌、待過影展,鍾情電影與旅行。習慣用書寫緩解資訊焦慮,吃冰淇淋安撫壞掉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