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美術館的逆襲
一次突破 澳洲維多利亞美術館

文、攝 Shock Lin
2019 年末,COVID¬19 悄悄蔓延開來,位處南半球的澳洲正值夏季,整個社會運轉如常,好似這個病毒只是個小感冒似的。幾個月後,凜冬將至,劇情急轉直下,澳洲因為缺乏防疫觀念,確診病例急速攀升,政府緊急宣布高度戒備,下令關閉公共場所,除了工作、採買、就醫等必要理由,嚴禁出門。
新冠病毒的突襲,門扉是被迫關緊了,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簡稱NGV)倒順勢乘著風,從窗邊溜進了尋常人家。

NGV 的數位典藏在三月正式上線,分階段將常設展、被迫中斷的特展《凱斯.哈林|讓.米歇爾.巴斯奎特:交叉線》、《KAWS:寂寞年代的陪伴》原封不動搬至官方網站,以3D 模板呈現。觀者既能以全知視角一窺展間設計,也能投身其中,自由拉近與展品的距離,若搭配語音導覽,更如同身歷其境,與實際看展並無二致。
如果說把封印在建築裡的館藏,搬至雲端供人欣賞,是科技應用的美學移植;那麼NGV 在社群網站出色的表現,就是將美學視為有機體的重塑、再生與輸出。閉館以後積極運用社群(以Instagram 為主),在疫情肆虐的鋒頭與大眾對話、交流。


首先,NGV 用簡潔的 hashtag 「#NGVeveryday」暗示彼此的交流是為日常,大量使用短片來和兒童、成人及家庭溝通,例如資深策展人導覽莫內風景畫裡的時空背景;跟著本地藝術家一探畫作的繪畫技巧,再跟著他一起臨摹、拾起畫筆重新詮釋;不定期和藝術家連線直播對談。母親節邀請插花師重現靜物畫作;小提琴家、樂團在館內舉行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現代舞者穿梭各展間舞動揮灑等跨領域合作,更為靜態的展覽注入新活水。限時動態也是短片的伸展臺,無論是藝術派別的介紹、推廣官網當週活動,都在碎片化的資訊汪洋表現出眾。
Shock Lin 曾任Blow 吹音樂編輯,原本是流浪澳洲的背包客,如今因疫情回到故土,離不開音樂與文字,偶爾觀察、記錄當地的音樂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