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
臺不臺不是重點
拍電影要讓在地生活的人們
實實在在地站起來
ˋ
┃ 殷振豪 × 許瑋甯 ┃

殷振豪 (左)導演。理工科男子最後卻走上感性的導演之路,作品擅長捕捉小人物的細膩情感。《當男人戀愛時》是他首部電影作品,以往都是執導音樂錄影帶居多,有了音樂才開始想畫面,為此在拍電影時必備的是音樂,最常聽王傑。
許瑋甯 (右)演員。外表雖是高冷的混血兒,但骨子裡是道地臺灣人,從小在艋舺長大,回憶起小時候廟口、夜市都是她的地盤。這是為了飾演鄉村女孩,全素顏上陣,還把自己曬黑了兩階,笑說:「可以數數我的曬斑到底有多少。」
關於臺式風格,已有太多的論述,那在短短的電影中該如何述說日常又能觸動人心?《當男人戀愛時》的劇本從韓國發跡,落地到臺灣,導演殷振豪在現有框架下融入了道道地地的臺灣味,巷弄、服裝、角色都像是街道上可遇的小人物縮影。本期特別邀請到導演與女主角許瑋甯,談電影聊劇本,也說了他們心中臺灣與生活的人們的溫柔與堅強。
日= 小日子 / 殷= 殷振豪 / 甯= 許瑋甯
日:《當男人戀愛時》改編自韓國電影,當時決定接導的原因?又在哪些部分觸動了瑋甯,因此接下浩婷的角色?
殷:我是程偉豪粉啦!接了這部戲之後跟他變朋友,現在我們進行到大概戀人未滿的階段。其實這部電影的劇本已經買了很多年,但一直找不到適合的人拍攝,去年版權快要過期前,程偉豪找上我,我本來就看過這部片,很喜歡,得知要在地化,就有很多很多想像,二話不說接下來了。
甯:第一次跟導演見面,一聊就是六小時,聊到要叫 Uber Eats,我們應該算是一拍即合吧。雖然我是混血兒,但也是土生土長在艋舺長大的孩子,我念萬華國中,廟會、八家將、臺語、吃路邊攤本來就充斥在我的生活裡,周遭也有一些草根的朋友,甚至有 8+9▾八家將,發展到後面也有流氓之意。,而且年輕的時候,覺得這種男生超帥啊。
殷:對!像我們這種念書型的也會覺得他們好帥,以前喜歡的女生都會被這些男生追走,超可惡的。
甯:加上我家本來就是女權高漲的家庭,對詮釋剛毅卻又富滿包容力的女性,有很多範本,也有許多內化的生活經驗。我沒有看過原版電影,在毫無預設立場的狀況,第一次讀劇本就哭了,在女人溫柔的外表下,那樣勇敢奮不顧身的勇氣,不只是愛情,還有災難來臨時的解決能力。在整個臺灣社會的結構裡,女人根本是超重要的中堅分子,是社群連結裡很關鍵的部分,讓我對這個角色有很大的共鳴。
日:有些人會說這是一部很「臺」的愛情片,改編在哪裡特別下了功夫?
殷:我覺得大家對「臺」一直有很刻板的想像,代表土味、俗氣等等。但明明臺就代表著臺灣人,臺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想塑造的是一個日常的故事時空,裡面每個人物、每個樣貌都是從臺灣風土往下扎根,讓角色長出自己的樣子。
我拍片的風格一直都算滿在地、原汁原味的,臺不臺我沒有刻意去做,當大家看完電影會想到:「對,那個角色跟我認識的誰誰誰好像。」那我就成功了,每個人身邊可能都有一個浩婷、一個阿成、一個蔡姐。
像當初在討論服裝時,瑋甯不可能是平常那麼時尚、光鮮亮麗的,在鄉村、欠債的女孩,忙碌生活時間都不夠用了,哪來的心思打扮自己,所以我跟服裝師說,她只有在穿農會制服的時候是最漂亮的,頭髮總是有兩條蟑螂鬚掛在前面。在定裝的時候只要是瑋甯覺得最彆扭的那一套,那就中了。
甯:說到臺,我當初一直在思考,要怎麼用混血兒的臉蛋講臺語不違和,我講話比較字正腔圓,滿有都會感。為此特別去看了許多臺語節目,也翻出了豬哥亮歌廳秀,找到了田路路,她的臉跟我一樣屬於冰冷型,但是她說起臺語很有韻味,當時花了很多時間改變我的口氣、腔調,後來還一度太超過變成美照姐。導演每次現場笑得很開心,但開拍時都說:「太多了,太多了,拜託先不要。」
殷:這次我們還特別去中壢田調,後來連場景都乾脆選在那邊拍攝,因為想要新住民生活的景象融入電影裡,中壢車站長年有很多移工在那裡生活,火車站裡的商家還會特別放東南亞的新聞給他們看,街上的路牌甚至很多不是中文,在我眼裡,這超國際化,超酷的!新住民在臺灣已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多都已經拿臺灣身分證,這也是「臺」的一種視角,我想把它呈現出來。所以電影裡新住民商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場景,他們作為一個橋梁,搭建了一個空間,成為彼此文化的緩衝,這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角色是欣凌姐飾演的蔡姐,你們若有在跑菜市場買菜就會發現,在地方上握有人脈,講話最大聲的,通常都是大姐頭,她們能維持整個社區的和平,因為有生意的地方就會有金錢流動,這跟黑道不同,更像是地下里長,有小糾紛不會找警察,第一個一定先去找她調解。也有點像以前組織標會▾民間一種小額信用貸款的型態,流行於華人社群,具有賺取利息與籌措資金的功能。的會首,地方上的人都很信任她,這人平常笑笑的,很親和,如果她在賣水果,你一定會跟她買,但當她轉身進到賭場或黑市,機車起來時,所有人都會怕她三分。久而久之形成一個小型的社會,不叫幫或盟,叫「互助會」,裡面龍蛇混雜,黑白兩道通吃,是臺灣一個 under table 的風景。
還記得團隊去田野調查的時候,走進菜市場遠遠就聽到超大聲的國罵,一轉頭是位穿著打扮跟我們定裝一模一樣,頭髮也是捲捲的中年婦女,正在跟別人聊天,不是吵架,只是比較大聲的聊天,把我們全都嚇到了,但是整個市場的人都習以為常的樣子,非常奇妙。

日:女主角的個性跟原版差異很大,你們覺得臺灣女性有什麼樣的特質䏆?你們又是如何去刻畫的?
殷:一個字,派。(甯:他的理想型。)
所謂的兇,不是說脾氣不好或大呼小叫的兇,是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女生不會臨陣脫逃,韌性很強。回想一下,在臺灣跑路的大多是男生,這些故事後面結局幾乎都是女生扛起了整個家,像是電影《孤味》。家裡管錢的大多也都是媽媽,我覺得這個韌性是很吸引我的,在我家也是啊,每個女生都超兇,但是一出事情,第一個找的也都是她們。
臺灣男生更多是看似溫柔,但是很笨很天真,以為自己控制得了但完全沒有,總是搞砸的那一方,例如說,就算迷路了還是死不肯開 Google Maps 也不問人。在劇情中浩婷說她想把房子退租,換到小套房去,阿成立刻說:「跟著我不能過歹日子。」如果女生說到六十分,男生就要說到八十分,不一定做得到,但一定要先講出來,帥給你看。
在原版裡面女主角是屬於比較柔弱,因為韓國比較大男人主義,女生在戀愛裡面會縮得很小很小,以男生的世界觀為主,當她面對流氓愛人去打架受了傷就是哭,求他不要這麼做。但回到臺灣,同樣的劇本這個女生絕對不可能是逆來順受的,她講話不一定大聲,但氣場跟骨氣,對於人生中的某些堅持不會輸給在討債的流氓男主角。
甯:這部片刻畫了很動人的愛情,然而它也因為親情,更烘托出情感的重量。浩婷一直以來都在過苦日子,爸爸欠錢、生病,她一肩扛起照護的責任,面對討債的混混,她很傲很硬,對比到最後她愛上了流氓阿成,她又變得柔情似水。現實往往比電影更有張力,我有一個朋友有著跟浩婷相似的經歷,愛上了流氓,卻因為誤會分手,再次相遇後男生得了口腔癌,為了陪伴他走完最後一程,決定復合,最後還是走了,過程跟劇情有點類似。我有邀請她來看首映,好多橋段都哭得好傷心。
雖然她只是數千萬女性中的其中一位,我覺得臺灣女生小小的身體卻有強大的能量。溫柔不一定是講話輕聲細語,兇歸兇,獨立歸獨立,勇敢歸勇敢,是她可以保護她所愛,這個實在太溫柔了。在我身邊的女生都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論是愛情、事業、友情,只要認定珍貴的事物便不會輕易妥協,就算有得放棄的事物,也會先努力過求一個不悔;有可能是在臺灣女權高漲的關係,當付出同等的努力我們不會想輸給男生,然而同時又渴望愛情,若有一個可以互相扶持的伴侶,就算在外面強悍,回到愛人身旁就能放下一切。
殷:有一場在客運站的戲我印象很深刻,原版是女生把他追回來,然後哭著上演大復合。但瑋甯在拍那場戲的時候跟我說,她演到這裡情緒是很生氣的,如果是她不可能只是哭著要復合,再怎麼樣也是先打一頓再說。我當下選擇相信她的直覺,因為那是瑋甯用她的人生經歷長出來的浩婷,於是她氣噗噗地衝進去海扁他,那個效果我覺得超寫實的,就是正港臺灣恰雜某。

日:電影最觸動你們的片段?
甯:我得很私心地說與其一個片段,我喜歡這整部電影裡面飽滿的情感。因為我自己身在其中,那個感受又是堆疊的。浩婷的爸爸長期不在家,等到他回家的時候不只欠了一屁股債還生了重病,她一直以來都在辛苦地活著,下意識地武裝自己,所以當她那層外殼逐漸軟化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就很快連結成一份很濃的感情。她對阿成、對爸爸的情感不被喜劇跟悲劇制約,那個對彼此的相知相惜核心很純粹,說實在,這部片不是什麼大格局的拍攝,就只是在講小人物的故事,但卻很深刻。
殷:每次看的時候喜歡的橋段都不太一樣,如果以我現在當下的心情,我最喜歡阿成討債討得頭破血流,還是衝去找浩婷告訴她:「欸,我不要再討債了,我想到以後我要做什麼了。」那是《當男人戀愛時》的精神,當男人戀愛的時候他連受傷都不在意,也不想去醫院,只因為想立刻告訴女友未來的藍圖,夾雜著不顧一切及豁然開朗,「因為妳就是我的人生目標。」女主角的詮釋我也很喜歡,男生受傷了,根本沒辦法管他怎麼受傷的,就是很心疼,想把他帶回家,因為任何事情只要「回家」都能夠解決。可能我是超級老派的人,對這種直球對決的浪漫完全沒有招架能力。
甯:很多觀眾說看見浩婷哭,他們也跟著掉眼淚。片中有很多哭戲都是沒有set好的,沒有預設要哭成這樣,阿成生病後在天臺上的戲,浩婷知道他快要死掉了,但在他面前還是要快快樂樂的,念漫畫給他聽,直到後來他們相擁,她知道他已經看不見她的臉了,眼淚才慢慢流下來。
日:在你們生活當中遇過最臺灣味的強悍?
甯:要說的話,一定是我家的長輩,我們家是女性當家,外婆生了五個女兒。我的阿姨一個比一個還兇,大家都住在萬華,這邊的環境不像純住宅區,到晚上時常很熱鬧,有時候遇到街頭鬧事,阿姨就直接拉開窗戶大喊:「吵什麼吵!家裡小孩都不用念書睡覺的嗎?」連小混混看到阿姨都會怕,有時候還會說:「許家小姐又在罵人了,我們趕緊走。」
殷:我出生前阿嬤就過世了,但她很傳奇,聽說以前就是菜市場第一把交椅,整條大馬路的人都要認她為姐,工作就是幫大家喬事情,借錢都要來跟她商量,所以家裡的人出出入入,客廳就像是調解委員會一樣,你們知道嗎?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專業,裡頭必須要有很多的權衡跟應對進退,這中間的眉角一定超級值得出書,每個人在社會走跳的使用說明。
甯:感覺很像教父系列的 god mother,她是教母。●

文 Gill Li
攝 簡子鑫
日:心目中最最最理想的愛情樣貌?
甯:價值觀、生活習慣都要在同個頻率上,因為我追求戀人也要當彼此最好的朋友。
殷:可以超級超級放鬆,在另外一個人面前完全做自己,不必偽裝成世俗定義的模樣。
日:現實生活中有可能跟阿成這樣的討債流氓在一起嗎?
甯:欸!不是啊!還是要看順不順眼啦!
殷:我一定會覺得他超帥的,但在一起的話還是,嗯,先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