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10 The Life with Ocean
抱著難過心情做美好創作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海廢貢獻者
文字整理 Gill Li 圖片提供 好廢Recycle for Good
┃ 好廢 Recycle for Good ┃

好廢 Recycle for Good 一群好廢的朋友,很喜歡海,但不過度積極,很常臨時吆喝,有空的人就出發去海邊泡泡水,看到喜歡的海廢就撿回家,看何時能派上用場,若泡在海裡突然有靈感,就來場討論。出門時總記得互相提醒餐具、水杯拿了沒,沒撿到垃圾不打緊,別製造垃圾才是王道,也希望透過創作提醒別人善待土地。經營FB「好廢Recycle for Good」。

Q:在創作中遇過有趣或最令你們感動的事情?
創作〈十大海廢開箱模型〉時所運用的素材幾乎都是回收來的,主體為臺南廢棄保麗龍蚵棚,模型架則是自家報廢電器跟回收場交換來的水管,看似荒唐卻也水到渠成地完成一件吸睛的作品,上傳 FB 後,除了海廢同溫層轉發,還有其他藝術創作、玩具愛好、海洋保育等社群分享,一舉攻陷異溫層!

Q:你們使用海洋廢棄物創作的緣分是什麼?
我們就住在海邊,夥伴中有人喜歡衝浪、有人不手作手會癢、有人擅長視覺設計、有人投入海洋研究、有人熱衷規畫海洋活動。但海不全然是美的視覺饗宴,岸上水邊常伴隨著各式廢棄物,有些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參加過淨灘也辦過淨灘,固然成就感於短暫的海岸清潔,但也有種在同溫層間的感覺。好在,我們算滿樂觀,淨灘當進貨,時不時就吆喝身旁友人一同「進貨」,七嘴八舌地發想,加上手作達人的經驗,希望成就出吸睛的作品,讓觀者意識到海廢與海共存的現況,也希望透過作品傳達循環使用的重要。

Q:你們期待觀者透過創作,能有什麼樣的啟發呢?
「原來我也是海洋廢棄物貢獻者之一!」「哎呀,下次出門要記得帶餐具。」想帶給觀者的啟發非常微小卻基本,海廢本無罪,其實追溯源頭皆是「使用習慣、消費態度」的影響,期待創作在帶給觀者美感及新鮮感的同時,能開啟其願意從日常小事做起的決心。

Q:所有的海洋污染中,令你們感到最哀傷的事物?如何化為作品?
任何一種對海洋造成的污染,皆令我們感到哀傷。但若說是「最難撿」的海洋垃圾,非塑膠碎片莫屬。各式形狀、各種顏色的塑膠碎片在海灘上是常客,看不出他們原本的樣貌,很可能就來自我們的日常用品;由於太細小,撿了半天只有一小袋(CP值超低!),不撿又深怕海中生物誤食。也因其形狀顏色多樣,變成了偽馬賽克藝術〈反骨爺爺〉。

Q:最喜歡的海洋生物,為什麼?
鯨鯊,溫柔的大巨人。身形龐大,有著大大寬寬的嘴巴,喜愛的食物竟是細細小小的浮游生物,乍看很違和,卻是這大巨人溫柔對待海洋的方式,身旁時不時跟著些搭順風車的小魚,鯨鯊倒也無所謂地擺動身軀繼續漫游,能廢廢憨憨(人的角度)地在海中生存,可能是他理想中的海洋吧(也是好廢理想中的海)!
┈┈┈┈┈┈┈┈┈┈┈┈┈┈┈┈┈┈┈┈┈┈┈
Cover story 110 The Life with Ocean
前往仲夏的海洋
捕捉與大海一起生活的日子
SP 海洋廢物的華麗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