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日常擠出片刻
深夜的自癒時間
一種心情 初為人母

文 劉羽軒
攝 Jude Kao
養嬰半年,仍然常在半夜,掙扎於滿足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天秤。究竟要把黃金八小時下班時間拿來睡覺,或貪來吃宵夜、看書、追劇?睡太少,隔天隨時靈魂出竅;長期欠缺消遣,瘀積內傷更難自癒。近日梭哈睡眠時間,讀蘿拉.杜奎爾《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她真誠描述自己生子後慘烈的產後憂鬱,如何發病及治療。讀畢第一層感受是荒謬 ── 這也太誇張了吧,為什麼會走到這地步呢 ── 接著想起,我和她並無不同。
女兒出生一兩個月,我就這麼荒謬。家人勸我給寶寶餵配方奶,我不肯。訂凌晨四點鬧鐘,開啟飛利浦單邊擠奶器,幫浦連接透明花瓣,吸在一邊乳房上,另一邊懸掛真空小花,蒐集涓滴溢奶,過 15 分鐘再交換。一天之中,此刻泌乳激素分泌最旺盛,假如不擠,奶量減少事小,更可怕的是早上醒來,胸前掛上兩顆巨石,堅硬且劇痛。
再怎麼小心,仍睡過頭忘記擠奶。為了治癒石頭奶,搭火車找臨縣奶婆,友人引薦的。溫和慈祥的奶婆初見我,稱讚我保養得當,看不出年紀。我坐高腳椅,她搬來小板凳蹲坐,捲袖子徒手通乳。巧手揉按,阻塞硬塊迅速消散。「會餓嗎?」我支支吾吾,答不上話,她接著說,「地瓜葉發奶,吃這個好了。」一面轉進廚房。擠完奶總是極度疲倦,遑論通乳。坐在椅上突然斷電,驚醒時,她也端菜走出。清炒地瓜葉與散蛋,白飯香甜,綿軟透至米心,我多添了一碗。
言談圍繞媳婦與愛孫,她說為了顧孫,特地去上保姆課程。臨別時,外頭深冬陰雨,溼冷入骨。見我沒帶傘,她衝出去要計程車司機停在騎樓。「坐月子,不能淋雨呀。」可能是心急,奶婆也沒撐傘,只用手掌遮在頭上擋雨。為什麼她願意慷慨照看一名陌生產婦呢?也或許,同為人母,她是知道的。產後初始,嬰兒純潔無瑕,而媽媽是個破娃娃。如韓劇《產後調理院》說的,「懷孕疲憊,分娩殘忍,至於產後的復原,啊!那真是難堪。」每日睜眼所見,無非關乎嬰兒的憂愁擔驚,人母焦慮難眠,不懂善待自己,別人說什麼也難以入耳。奶婆不規勸也不叨念,只請我好好吃飯。
好好吃飯,再添一碗。吃飯,有了力氣,才能繼續做母親。打開冰箱,我找出晚餐餘下乾飯,擱入電鍋。白米甜香悄悄蔓延到客廳,等它蒸熟,就會聽見劃破黑夜的脆亮聲響。●
劉羽軒 新手媽媽 aka WFH 職業婦女。努力學習如何對自己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