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19 Have a Nice Weekend
開關off的那一刻
我的休日就開始了
┃dato X Kris Kang┃
文 劉亞涵 攝 張紀詮

dato 生活、旅行、音樂專欄作家,也經營Podcast 頻道《CITY BOY的使用說明書》,目前尚是全職接案工作初心者。養了橘貓FUJI後,休日時更喜歡待在家中,獨處時不喜歡回應訊息,但會瘋狂發限時動態。
Kris Kang 攝影師,擅長人物攝影,風格多變,可清新可日常可時髦,作品常見於各大生活文化類與時尚類雜誌。對於休日活動有著滿滿熱情,料理、衝浪、滑板、爬山都是他的興趣,他說接下來還想要學街舞。
日= 小日子 / K = Kris Kang / D=dato
日:最近一次休日做了些什麼呢?
D:我上禮拜一個人跑去澎湖,大概停留三十個小時。以前我很常禮拜一訂了機票,週末就背著背包跑去沖繩玩或是去東京看演唱會,待個兩三天再回來,以往會很常這樣來經營所謂很「休日」的休日,但老實說過去不太會走國旅路線。這次去澎湖,來回機票花了4000多塊,到當地還要租機車,旅館一晚也要快2000塊,其實花費加一加和之前搭廉航去沖繩是差不多的,只是當然現在是沒得選擇。
K: 我上禮拜去了宜蘭烏石港衝浪,我每年都會去衝浪,可是衝個一兩次就休息了,所以始終衝得不好,但今年下定決心要把它學好。
日:兩位以前都是上班族,對比現在,週末對你們來說有什麼樣的轉變?
D: 上班族的時候,星期五晚上會非常開心,因為有大好的兩天週末哇哈哈,但我除了上班以外,還有接各式各樣的稿子和案子,還要錄podcast、寫專欄,所以我只能high週五晚上,可以輕鬆地追劇、聽音樂,但同時腦裡還是要做好週末安排,知道手頭上有哪些事該做,可能要交一篇專欄或剪一集podcast、生出一篇訪綱或錄音,而且生出東西之前都需要做功課,必須看完劇、聽完專輯、看完書,也許看起來悠閒,但週末其實都被塞滿了。曾經有粉絲私訊問為什麼總是看起來很悠閒,只能苦笑啊。但心情還是相較平日輕鬆一點,我會把公司的事情跟自己的工作分得很清楚,週末絕對不做公司的事,對我來說這是dato的時間,雖然忙,但是專屬自己的me time。
K: 我還是上班族的時候其實不太會過假日,是很不會安排休假的人,平日上班已經很累了,同時還有接攝影案子,沒有什麼休息時間,週末有空就是睡覺,一事無成。直到39歲那一年遇到低潮,工作和生活都過得一團亂,非常不滿意也不滿足,才意識到應該要好好整理自己的生活模式,於是開始去騷擾身邊的朋友,不管熟不熟悉,每個禮拜都會挑一個人跟著他過週末,那陣子真的接觸了很多沒遇過的事,有次還跑去清真寺坐了一個下午(笑),只要對方說出週末計畫,覺得好像蠻有趣的,我就跟著去,完全隨機。
D:好像實境秀的企畫喔,我喜歡。
K:我有點當作藝術行動去做,持續一年左右,做了非常多事情,莫名其妙的事也很多,那段時間對後來的創作或工作都很有幫助,我覺得攝影就是這樣,需要吸收很多毫不相干的事情。經歷這一年,我開始意識到週末的重要,以前真的不太在意所謂「休息」這回事,以為只要有補到眠,如此而已,但是現在會利用休日安排很多跟攝影沒有關係的活動,但最後都會回饋到我的工作上,一定會,比如說去捏陶,之後如果遇到受訪者是陶藝老師,我就有能跟他互動的話題。
日:當休日跟工作的界線變模糊,如何平衡?
D:老實說我還在調整,我有點像是自由工作者的初心者,畢竟才剛離職兩個月嘛,初期總會很焦慮,擔心案子如果少了怎麼辦?但上禮拜我錄了非常多集podcast,一週寫了三份訪綱,還有很多文章要寫,又要去高雄岡山採訪,各式各樣的事情全都擠在一起,節奏有點混亂,所以我現在還在調整中。
理想上,工作也應該訂一個下班時間,就不再處理公事了,但是我現在心裡的下班時間是晚 上12 點,每次忙完之後回到房間,貓咪跳上床,正準備要打開漫畫,就已經快睡著了,我覺得這樣好像不太健康,你會這樣嗎?
K:我的生活好像一直都很不健康,你算調適得很快欸,我當自由工作者已經快兩年了(D: 才兩年?!我以為你已經在業界打滾十年了耶),起初也很怕如果不接工作的話會斷炊,有很多擔憂和不安,近一兩個月才開始學著放下,試著過濾一些些,安排幾天讓自己好好休息。
但其實大多時候工作和休假的界線還是很難界定, 比方說昨天早上拍攝,12點收工,下午我就跑去金山衝浪,休息時間變得很不定,但只要我拿起海灘墊還有藍牙喇叭,那一刻我就休息了,我的休假日可能不會是一 整天,而是從某個時刻突然就開始了。
D:對耶,我現在的狀態也很類似,心態的轉換可以瞬間on或off。比方說今天一早開始工作,下午來到這裡受訪,結束後跑去其他地方繞繞,或是去咖啡廳坐坐,我就覺得是種休息,然後晚上回到家再開始工作。
K:沒錯,瞬間就可以進入休假狀態,其實很多休日瞬間都蠻隨機的,像昨天衝浪完之後,覺得好像還不夠,後來就拿著滑板去河濱公園滑了三小時才乖乖回家修圖,其實我認識的自由工作者都非常自律,那個自由是建立在很強的自律上的(D:說得好),就是一個瞬間收心了,開關就轉到工作模式。
D:以前在男子休日委員會的時代,我們一直有在提倡這件事,就是「休日」是一種心境上的切分,並不是說一定要一整天才算是休日,如果在一時半刻裡心情有些轉換,有感受到休息,那就是休日。
日:有什麼樣的契機讓你們想推廣休日嗎?
D:就是一個很假掰的狀態(大笑),其實就是我們平常的生活方式,只是過去並沒有把它定義出來,是我們休日委員會的主理人Azona抓到了這個有趣的著力點,並不是說我們假裝人設是這樣,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會這樣過日子,Kris現在也在做這些事情啊,所以要說他是男子休日委員會的plus成員,也是完全沒問題的(笑)。
日:再更完整解釋一下你們定義的休日吧。
D:休日就是一種狀態,只要心境有切換,不管時間長短、形式為何,都是一種休日的體現。去年三級警戒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被關在家裡,work from home好像就是一直在work,我想分享的就是場域心境的轉換,我今天在工作區域工作,那就是work,可是當工作告一段落,電腦蓋下來,走進房間裡拿起一本書來看,或是開始聽音樂、沖澡放鬆, 其實就已經進入一個休日的狀態,那就是休息,心情是自己要去調適的,不是等誰來告訴你,即便都關在同一個空間裡也可以很自在,那時候我可以關在家裡三四天不出門(K: 太多!)。
重點就是心態的調整跟意識,如果休日就一定要出門、一定要去遠方,到底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和靈感?在這個定義下,做一些事情我們就會覺得好休日喔,很讚但也很假掰, 重點是那些事情本來就我們喜歡做的。
K:我覺得可以說是一種品味的累積。
D:隨著我們年紀漸長,慢慢就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東西,像是我覺得Kris家好漂亮,即便他一直說很空曠,但我覺得是剛剛好的狀態,也許剛出社會的我會覺得這個家好空(笑)。隨著時間還有吸收的東西越多,就會清楚自己的喜好。比方說,知道原來房間裡可以放植物,透過不斷地吸收和篩選,就會漸漸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一步步接近理想生活的樣貌,我想就可以用休日這個名詞來貫徹,因為休日就是一種舒適的狀態, 一個過程,跟經歷這個過程之後去體現這件事情,的確是需要學習的,因為本來就是看到別人的生活模樣,自己會再去思考或是感覺喜歡與否。

日:那如果現在有幾天完整的時間,你們會怎麼規畫運用?
D:一種是在家,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是找個兩天一夜去外縣市旅行,但我還是比較傾向待在家,我太喜歡在家了,看書追劇, 買了的漫畫也要看一看,然後寫一些和工作無關的小東西。我喜歡獨處,當然跟朋友出去玩還是很開心,但如果今天覺得不想跟別人往來,就會line不太回FB也不太回,然後跟貓一起睡午覺,也許貓是讓我變宅的原因吧,心情上會有牽掛,不然以前的我離職之後,應該早就跑去清邁長住了。
K:我是一定會去旅行,一定會往外走,但我不太喜歡一個人旅行,我需要有人可以一起分享。另外,我最近一年開啟了一個休假樂趣,就是去飯店staycation(宅度假),在臺北可以腿伸直泡澡這件事情很奢侈,大概每個月會挑一兩家飯店去住,當開始準備行李、收拾衣物的時候,休假的心情就出來了,尤其是到飯店櫃檯check in,拿到房卡那一刻,即便離家只有兩三站的距離,也像是進入到一個不同的世界。我會花一天半的時間都待在飯店裡,算是另一種獨處,有時候也會找一堆朋友來喝酒,然後過了一兩點就把他們趕回去,還自己帶喇叭和入浴劑,有泡泡的那種。
日:有點好奇你們對於社群上,潮流式的生活分享有些什麼樣的觀察或感想?
K:我是學習派,所以蠻正面看待這件事情,去模仿也沒關係,從嘗試裡找到喜歡的東西,也許會變成自己的興趣,也是一個收穫。
D:對啊,從別人的東西裡找到自己喜歡,再轉變成自己的,就跟我們平常看雜誌或是學習偶像一樣,收納起來再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出來,是有趣的。但我對於一窩蜂這件事, 內心還是有點微抗拒,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做喜歡的事情,對我來講還是比較重要。
K:但也會有像我這樣的人,很不知道自己要怎麼辦,所以我最近有在社群建立一個 hashtag「# 撮影師の休假」就是想要學習別 人怎麼安排休假,然後做成一個系列。
D:在休假裡找到興趣是開心的,我是風象星座(K:我們都是),所以對一件事熱衷的時候會很熱衷,但是心裡有個時間點,覺得差不多就會爽快結束。
K:我的心就會轉移到別的地方(笑)。我一直把休假做的事情當成認識這個世界的管道,以前在家裡被照顧得太好了,自從開始做菜才理解了這世界是怎麼運轉的,像是如何保存東西,很多事情我原本都不知道。滑板目前已經比較上手了,所以我已經想好下一個計畫,我想要學街舞還有網球,想要知道怎麼運用自己的身體。
日:休日對你們來說的有什麼樣的意義,在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D:休日這件事不管是一個小時或者是長假期,都是心情轉換跟累積能量的方法或管道,如果一直產出而沒有再補進新東西的話,是非常傷的一件事,因為永遠得不到新的靈感跟火花。尤其我很需要一個人的時間,我喜歡跟朋友旅行,但是也喜歡一個人的旅行,對我來說是最棒的休日,可以全然在一個真空的狀態,在那幾天裡,一個人感受所有的事情,一個人關照自己,會覺得腦筋好像活化了,就會覺得這趟出來超值得,但也不是說出門一定要帶點什麼回來,而是我知道只要出門,應該會有些什麼產生。
K:我也覺得休日是很多事情的解答,每次休假的時候,都會意外得到一些工作時候沒有辦法得到的答案。我有很多想法都是在水裡面想出來的,但我沒有期待休日就應該要得到什麼東西,也不會期待,但是常常卡住兩三個月的企畫,就會突然在某一道浪打來的瞬間,靈感就跑出來了。 可能有時候就是必須要把頭腦空出一個空檔,然後那個狀態就會接收到一些東西,好像有點玄(笑),很難解釋,但我很常發生。●

\推薦の休日物件/
|Kris|



山下達郎《OPUS ALL TIME BEST 1975-2012》 |山下達郎算是這幾年翻紅的樂風city pop的始祖吧,他有很多 關於夏天的歌,非常適合road trip時候聽,我不會在工作時聽他的歌,只有休假才會聽,可以讓我直接進入休假狀態, 聽不膩,就是一個經典。
《昭和インテリアスタイル·ワンダー》|這本可以說是北歐結合昭和風格的室內擺設教科書,我喜歡書裡呈現的混搭手法,我不會想到要這樣做,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靈感,算是進階版的參考書籍,有點像在玩風格,看起來有點複雜,但卻不會覺得雜亂。
YONLAPA《FIRST TRIP 》| YONLAPA是清邁的樂團,曲風有點Dream Pop的感覺,有點悠閒,有點現代,從封面開始,就是一張很適合在road trip 或是休假時候聽的黑膠專輯。
|dato|



《海鷗食堂》、《樂活俱樂部》、《南國樂活之宿》|這三部電影皆是由日本女星小林聰美演出,《海鷗食堂》講的是北歐芬蘭赫爾辛基的故事,第二部《樂活俱樂部》背景在鹿兒島縣與論島上的一間民宿,第三部《南國樂活之宿》則在清邁,這三部電影拍出了三地的樂活感,非常貼近我理想中的休日和生活狀態。
石塚真一《Blue Giant 》 |這是一本講述爵士樂的漫畫,我覺得用漫畫這樣靜態的載體 來呈現音樂,還蠻厲害的,看了之後就會對爵士充滿興趣, 在日本其實已經紅很久了,等了快十年,上個月一出中文版 就馬上購入收藏。
愛繆《墜入眼眸中的唱片》|創作歌手愛繆,是當今日本最紅的女歌手之一,很會寫歌,我從她一出道就都有在聽,想把好聽的音樂推薦給大家,貼合專輯名稱,封面做了一臺黑膠唱機的泳池,美學設計真的美到翻掉,絕對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