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好好生活
當我們一起吃火鍋
┃ 陳雪 ┃
三十多歲時我有一群寫作的朋友,我們每個月都會約一天聚會,夜裡的小酒館或咖啡館,主要都是為了講話,一整夜彷彿總也有說不完的話,那時有人已婚,有人正在戀愛,有人總是無法安定下來。我們相像的地方除了創作,就是我們都是遠離家人的孩子,有家歸不得,或親人已經去世。
我們都是孤獨的。
寫作本就是孤獨的作業,我們習慣了孤獨,可是每次聚會時,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一種很奇怪的情感,類似孤獨者的互助團體似地,在外面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敏感害羞或者有點彆扭,有些怪僻的,總之,三十幾歲的我們,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有一次聚會,朋友開車帶我們去吃火鍋,圍著圓桌座,爐子熱騰騰地,喝點小酒,主要還是聊天,那次之後,每年年底我們總是會找一天一起吃火鍋,比較年長的一位朋友還會給當時很窮的我紅包,對從小就沒有圍爐過年的我,那就是我的年夜飯。
那個冒著熱氣,不斷有食材丟進去的爐子,彷彿就是家的象徵,也像是我們在野外求生時必須具備的一團篝火,我總覺得,要夠親密的人才能在一起吃鍋,那時這些朋友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可以跟某些人親近,既不是家人也不是戀人,是友誼。十年後,這群朋友後來因為各種緣故的離散,很少再聚了,或許這個孤獨者的聚會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功能。
後來遇到了我的伴侶早餐人,我已經結婚,有了自己的家人。同居的日子漸久,我逐漸擺脫了離群索居的氣息,我們也認識了一些年輕的朋友。會來往的有兩種朋友,一種是比我年輕許多的創作者,小說家朋友,第一次約聚餐,就是去吃麻辣鍋,好像知道了彼此會很談得來,吃了鍋再去喝咖啡,一直聊天到深夜。後來熟悉了,約了就到我們家來吃晚餐,阿早做飯給大家吃,有人帶紅酒,蛋糕,巧克力,談的還是寫作種種,依然可以聊得很暢快。
另一群朋友,是因為簽書會認識的讀者,因為每年見面,就變成了朋友。記得第一次聚會就是吃高雄的沙茶火鍋,當時我出書都會安排南部的行程,兩天一夜,先跑高雄再跑臺南,或者相反,但無論行程如何,總有一餐是要吃火鍋的,我們吃遍了高雄的火鍋店,而臺南我們只吃固定的那家沙茶火鍋。
為什麼好朋友在一起總是要吃火鍋呢?這是我年輕時沒想過的事。這些年我跟朋友在一起吃過各式各樣的餐廳,但總是沒有吃火鍋時那樣熱絡的氣氛。很奇妙地,一進了火鍋店,各自坐定,大家開始點菜,然後各自去拿醬料,回到桌上,每個人的性格就會顯露出來,比如有人總是體貼地幫大家涮肉煮菜,這個朋友向來就是比較照顧體貼人,比如有人就負責說笑話,這個人就是比較怕冷場,有人則負責聽,有人自動會幫大家拍照,有時講究公筷母匙,有時好像也就算了。
我們是一起吃吃喝喝的好朋友,可是誰有困難大家都會出手相援,一年只見上幾次面,但我們感情一直很好。
我是從吃火鍋學會了跟朋友親近,從一起吃火鍋學會了放下防衛,生命裡有些可以一起吃火鍋的朋友,你知道你學會了如何愛人,那不是愛情,卻可能比愛情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