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21 Let’s have Hot Pot, My Friend!
大鍋翻炒的古法沙茶
凝煉超過一甲子的家族歲月
文 劉亞涵 攝 Jimmy Yang
┃西市汕頭館(總店)┃

黃沛峰 西市汕頭館二代,四兄弟裡的大哥,父親在民國 38 年開設臺灣第一家汕頭火鍋店,國中開始在自家店裡幫忙外送,笑說自己 13 歲就開始接家業,擁有不怕燙的鐵沙掌。四兄弟間感情極好,開設分店但不分家,彼此輪班支援,每週四是炒沙茶醬的日子,至今仍以古法炒製,七十多年來不曾間斷缺席。
以前西門市場這裡很熱鬧,附近有兩三個市場還有中央商場,市場裡除了攤販商家,早期還有茶室和澡堂,從早到晚都聚集著人流,爸爸和叔叔伯伯們整天擠在小小灶前忙進忙出,營業時間從早上 8 點到凌晨 12 點半,中間完全不休息。
每天放學回家,把書包往二樓夾層一丟就開始幫忙,那時店面只有現在一半大,放不了幾張內用桌子,所以我的工作是到府煮火鍋,十幾歲的小夥子踏著腳踏車載當時八歲的弟弟,提著炭火和鍋底配料送去客人家裡,幫忙生火、擺好一桌,隔天再去收餐具和收錢,現在想想我們應該是全臺第一間提供外送服務的火鍋店吧。

爸爸總說,偷工減料的生意無法長久。開店至今已七十多年,除了沙茶味不變,湯頭也依然是每天一早六七點開始熬煮,大塊新鮮牛肉搭配根莖蔬菜,必須得是半筋半肉湯頭才夠濃郁,清甜的鍋底涮上每天手工現切的牛 肉片,單純蘸上沙茶醬和醬油,無須蔥花香菜等辛香料就非常夠味。
火鍋配料品項也許簡單,但從蔬菜、牛肉丸到餃類,每一樣的品質都是長年精選的老夥伴。熱炒類也是店裡另一招牌,沙茶牛肉炒麵得邊炒邊用鍋杓壓揉,麵條才能根根入味,內臟類的火候掌控也絕 不可馬虎,吃得出新鮮脆嫩與鑊氣。
牛肉炒麵也是每桌必點的招牌,黃大哥說除了翻炒,壓揉的動作才能把風味「揉」進每一根麵條裡。 西市汕頭館裡的肉類至今都還是堅持每日手工切片。
黃大哥說兒子剛回來總讓他放不下心,如今已能在火爐前獨當一面。
經歷疫情這幾年說不辛苦是騙人的,無法內用的那段日子生意少了大半,但我深信只要家人仍在一起,守著一慣的品質和味道,挺過風雨後,客人就會回來,無論是從小吃到大,還是已逾百歲的父輩,深植記憶裡的味道終究會將人們凝聚起來。

如今每週四仍是店裡固定公休日,一如過去爸爸那輩聚首在大鍋邊,我們四兄弟也會繼續帶著下一代炒出我們家沙茶,讓屬於家的味道持續飄香。●

⇀ 西市汕頭館(總店)
新竹市北區西安街 70 號
┈┈┈┈┈┈┈┈┈┈┈┈┈┈┈┈┈┈┈┈┈┈┈
Cover story 121 Let’s have Hot Pot, My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