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風景:屏東篇
移民城市的美食風貌
我從早餐開始探索
文 徐孝晴 攝 Rafael Wu

徐孝晴 出生於屏東市廣東路上的頭崙埔,在學期間廣泛接觸文化調查與族群研究,目前與太太彭巧如一同經營座落屏東勝利星村的獨立書店「繫。本屋」,以書店空間促進文化交流和實踐,並販賣以在地食材研發的私房料理,近期更撰寫多篇飲食文章和創意食譜,文章散見於雜誌《靛花》及《屏東本事》。
屏東的小吃從早到晚都有它精彩的地方,若有人問我一整天要在屏東吃什麼?我想一天是不夠的,可能必須花上三天三夜的時間吧。今天先帶大家走訪我最常吃的一日小吃行程,可以先從早餐開始。
屏東市從日本時代透過許多公營事業的發展,海納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島內移民,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具規模的城市。雖然與臺灣南部許多古老的城市相比,這裡歷史不算悠久,一直以來也不是觀光導向的城市。但近年來透過勝利星村、屏東菸葉廠、舊臺糖遺址的大規模修復及發展,才逐漸讓獨特的都市性格逐漸為人所知。也因為有這段移民歷程,造就多元文化族群的樣貌,這也體現在庶民中重要的飲食文化上。要認識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自然就得從小吃談起。

魔鬼藏在醬料裡的蒸肉圓
每到端午節時,網路上總是會掀起一陣南北肉粽之爭,但我想身為屏東人,更在乎的可能是肉圓必須是「蒸」的這件事吧。屏東的肉圓與普羅大眾認知的有些不同,蒸肉圓幾乎只用太白粉及瘦肉打底,再藉由每家不同的調味後上蒸籠清蒸,盛碗後再淋上特製清醬油、蒜頭、香油等,也可以再加入辣椒醬或番茄醬即可享用。


我從小到大最愛的肉圓店是位於北區市場的李家肉圓,位於市場的中心位置,每到假日或長假總是大排長龍,經常不到十二點就完售。每次向外地朋友推薦時,都會說就找最有歷史感的那間準沒錯。一碗五顆的肉圓搭配豬血湯,是屬於屏東人最浪漫的午餐。

李家肉圓 地址:屏東市中華路110號 ★★★★★肉圓、豬血湯
手擀古早味粉漿蛋餅
屏東小叮噹系列早餐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位於林森路的這家老店。這裡是屏東市最早開發的一條市街,由於鄰近屏東大學,並沒有因為經濟商圈的轉移而沒落,所以整條路上都有許多老字號的商店,小叮噹即是其中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店家。他們與多數的早餐店使用的加工食材不同,食物多由店家親自製作,例如肉燥粿、豆漿等都是以手工製作,而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莫過於粉漿蛋餅。


近年來興起了一陣粉漿蛋餅熱潮,分成兩種派別,一種是用油煎至香酥脆口、另一種則是軟嫩Q彈,各有千秋,但唯一的共同原則,是必須淋上店家特製的蒜頭醬油,而小叮噹的蛋餅屬性則是後者。若你的早餐不想再選擇加工食品,不妨來試試小叮噹的粉漿蛋餅。

林森路小叮噹早午餐店 地址:屏東市林森路21-6號 ★★★★★粉漿蛋餅、肉燥粿、豆漿
一口透心涼的百年愛玉冰
吃完肉圓後,在盛夏的屏東,自然需要來道清涼的甜品,這時通常會到歷史最悠久的屏東夜市吃一碗郭家愛玉冰。雖然名為屏東「夜市」,但這裡從早到晚都有吃不完的美食。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愛玉冰是從移動式攤販起家,早年在馬戲團的空地擺攤。


郭家除了使用來自阿里山的愛玉作為基底外,也可加入清涼退火的仙草及杏仁凍,再淋上糖漿及大量的碎冰,成為炎炎夏日裡的經典消暑聖品。一碗百年的愛玉冰,是屬於屏東人重要的飲食記憶。

郭家愛玉冰百年老店 地址:屏東市民族路38號 ★★★★★愛玉冰、杏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