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雅】在巴黎的異國街巷 體驗疏離後擁抱的溫暖

Cover story  Listen to the voice of the old streets

撰文=方琪
攝影=張界聰

蔡健雅 Tanya Chua
新加坡女歌手,好強的她對周圍總有敏感的體會,豐沛的創作能量,曾三度奪得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大獎。

IMG_7427-2
對蔡健雅來說轉變是必然的,做完一個東西就要把它忘記,繼續去創新。

從2007年開始,每年去一趟法國巴黎成為一種習慣。我對巴黎的情感很深,帶給我的衝擊和影響,是別處感受不到的。我尤其鍾愛巴黎女人的自信、姿態與韻味, 自然不過度包裝,擁抱缺點而非掩蓋,每年回來是重新攝取能量,也是給自己的一份提醒。

巴黎保留了舊世紀的感覺,我是個老靈魂,著迷於歷史堆疊出的時間感,聖馬丁運河河畔的舊巷區域,小公園裡伴侶牽著手在花草樹木間散步;人們在咖啡店裡頭閱讀,聊很久的天。我看著各式各樣人的互動,彼此的裝扮,巴黎人懂得享受悠然的美好和情致,吃一頓緩慢綿長的飯。在巴黎不一定要做什麼事,或是非得去哪裡,讓人沉醉的是整體的生活步伐和氛圍。

我也喜歡挖掘巷弄間的甜點,閃電泡芙、千層蛋糕,整塊法國巧克力融化再加上牛奶的熱巧克力,都讓人瞬間感到幸福,彷彿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了。不僅只有外觀漂亮,更講究內餡和口感的層次,比如巧克力中加了一點點辣椒,飽滿的鮮奶油藏著細脆的顆粒,我喜歡那種每天令舌尖驚奇不已的探險,一個城市的多元又豐富,在吃食、生活和音樂都處處展現。

回想第一年獨自來到這裡,心情完全不同。只會兩句法文的我,呆立在人來人往的巴黎火車站,滿心恐懼。當時我自己的狀態非常封閉。長年的歌手身份帶來了保護色,已經不太懂得與外界接觸;幸運地輾轉在好幾個路人的協助下,找到了飯店;讓我頓時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有多重要,只要打開自己的心去接受,也正是那年我開始用心去面對的課題。

我冒險選了一個最高傲的城市,它反而教我如何傾注熱情。這次終於在巴黎拍了兩支MV,和陌生人有很多大膽的肢體接觸和視線交流,能在工作中展現巴黎教會我的東西,這樣的自信給我很大的力量。

新專輯《失語者》的概念,來自我觀察生活周遭人的行為變化。以前人與人的溝通是非常直接的參與,如今大家習於面對電腦手機,忘了抬頭看看身邊的人和事,對於我這麼敏感的人來說,十分沮喪害怕。「我們是不是就要這樣被科技牽著鼻子往前走了?」當這股氣氛越來越濃烈時,我發現我沒有辦法再寫過去那種情歌。這就是為什麼我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將音樂圍繞於這個議題,有著強烈的概念。

整張專輯聽不到一 把溫暖的吉他,而是充滿電子氣氛的音樂,過去 習慣我的朋友,耳朵要有所準備;這一次不是帶 著為大家服務、療傷心情的蔡健雅,而是非常直 視、冷酷的敘述者。也是第一次實驗「不去談情情愛愛,我的音樂還可以有什麼突破 ?」不一樣 的聽覺和態度,但依然是我。這個轉變並不是偶然,也沒有猶豫。

這幾年,我意識到有天我會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覺得我的音樂在原地踏步。過去的情歌,都是很好的作品,但只要再重覆多做一首類似的,或許就要開始扣分。我寧願從零開始去創作新的東西。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可能性,花了很多時間去醞釀,等待整個心態準備好,還有一個對的時機。我希望有風格但不要被風格限制 住,創意、藝術其實都是如此。這次運用了大量的電子音樂,它的疏離感是幫我講故事的好工具。我就像一個設計師,要創造出整體的環境氛圍。這是極大的挑戰,也 是第一次自己編曲,所有音色散在每個資料夾的茫茫大海中;要去找去玩去組織,重新賦予生命,雖然過程漫長、糾結又痛苦,必須把自己的脆弱放在一邊,完成後覺得心臟大了一百倍,精神上也非常充實。

我的專輯從來就不是一個結論,不論斷對錯,只是分享一個感覺,讓聽者自己去思考。不同年代的音樂反映著當時的環境和人的想法,保有自由與真誠,秉著初衷,才有靈魂;更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就像我走過巴黎的街巷,用心嗅聞著生活真實的觸感,所留下的心靈指印與痕跡,更記得疏離過後的擁抱,特別暖。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