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43 The Solitary Gourmet
一人的豐盛餐桌自己點菜
主菜、蔬菜、湯和五榖飯一樣也不少
┃ 徐銘志 ┃
徐銘志 自由撰稿人,曾任《商業周刊》alive 副總監、《今周刊》。對 Lifestyle 著迷,覺得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著有《日本踩上癮》。
一個人洗菜、切菜、料理、吃飯,結束後還得面對水槽裡的一堆碗盤,不累嗎?一個人幹嘛這麼麻煩?這樣的疑惑就住在每個人的心裡,曾經我也是。
日本料理研究家長野智子的一段話給了我不少啟發,大意是: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很容易變得無聊,所以要從平凡中的事物中尋找樂趣。最重要的是,為了家人、為了自己,即使下班回到家身心疲累,還是不要怕麻煩,能好好地料理你要仰賴的食物,絕對是可以幫自己補充能量的一餐。
家人都在國外,加上下班太晚、居住周遭並無太多的餐廳可選,拜這些因素之賜,我一個人做飯、吃飯的日子長達十年以上。起初,開始在家試著簡單做菜,頻率並不高,但漸漸越來越喜歡上這種親手料理帶來的單純滋味,以及知道把什麼調味料吃下肚的安心感。這幾年,長野智子的那段話又將我帶到另一種層次,從有點被迫、到安心,又轉化到「好好過生活、款待自己」。

經常我吃著剛入口的菜,卻不經意地大喊「也太好吃了」,整個人全身上下的細胞也跟著興奮起來,一身的疲累似乎也被遠遠拋在腦後。但可別以為我的廚藝有多麼精湛,事實是,我幾乎沒上過廚藝教室受過任何訓練,平常也頂多翻翻食譜。加上時間相當有限的關係,一個人吃飯時全都以步驟簡單、準備起來不超過半小時的菜色為主。
運用一些策略和料理好幫手絕對是必要的。利用假日時間是主要訣竅,假日時間較為充裕,可以細火慢燉一鍋料理,一個人一餐享用不完,於是可以在週間的晚餐繼續食用。像是香噴噴的滷肉、西式燉牛肉都能帶給我莫大的滿足感,到了冬日,燉一鍋湯則能暖和身心。

至於我的好幫手,則是廚房裡不到臺幣 4000 元的烤箱。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也很好奇,一個人晚餐「點菜率」最高的招牌菜色會是什麼? 查了 FB 分享,就正是利用烤箱製作出來的「繽紛烤蔬菜」。用繽紛稱之,名實相符,五顏六色的蔬果不但可以補足每日纖維質的攝取,光從視覺上就會讓人愉悅起來。
這道菜更沒有什麼制式規範,循著季節的腳步,盛產什麼擺什麼、想吃什麼就擺什麼。秋天的南瓜和各式菇菌類組合成一幅金橙橙的畫,冬天則有酸甜的小番茄、花椰菜、蘿蔔等,都可加入烤蔬菜的行列。洗淨蔬果、略微切分後的調味也能有各式組合。最常出現在我的餐桌上的調味便是,橄欖油、鹽和黑胡椒,偶爾換換口味,加點橄欖,以及用假日自製的鯷魚橄欖油醬調味,綜合香料鹽和苦茶油也能是選項之一。

最重要、也是最便利的,就是把菜洗淨、切完、調味完畢後,將烤盤放進烤箱,剩下來的就只是等待而已。我經常就利用這段時間洗澡、做點家務,20 分鐘後熱騰騰的菜色就可上桌了。這就是好幫手烤箱的一大優點,烹調過程完全不用「隨侍在側」,失敗率應該比彗星撞地球的機率還低。
既然出發點是為了款待自己,餐桌上總是好不熱鬧,主菜、蔬菜、湯和五榖飯一樣也沒少。一個人份量難烹調,那就多煮一點,隔日只要再加熱又是營養美味且均衡的一餐,抑或成了隔日便當的菜色。對於盛裝這些菜餚的碗盤我也抱著一種視覺享受的想法,簡單烹調的菜色擺在有質感的陶盤中,頓時也增加了不少美的感受,享受一點也不難。

過去,一個人的晚餐我經常邊吃邊看電視,近來我越來越能習慣一個人在餐桌上,一旁有著輕音樂陪伴,這種款待也是能讓自己靜下來、享受身心寧靜的片刻。一個人的餐桌看來或許孤單,卻是一種善待自己、再次替自己注入滿滿能量的過程。
文 鄭雅文
攝 韓承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