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香草路徑
走進有溫度的紫色森林


一次森林洗禮 品味大地饗宴


%E4%B8%BB%E5%9C%96 IMG 6223


放在陽台上的薄荷植栽,從原本光禿枝條,細心澆灌下生根長出嫩葉;刀剪扦插後,我把它自海拔六七百公尺新社山中帶回盆地,種植在小小的嫩橘色陶盆裡。它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特別有朝氣,期待它長成茁壯,讓我在都會的角落,也能和森林裡的自然氣息親近。

薄荷是香草植物中最好種植的,輕搓著葉片,手指沾染它獨特香氣,夏天可以把葉子剪下來,加幾顆冰塊,泡一杯清爽的飯後茶。把薄荷葉搗碎後,加入少許鹽、糖和白酒醋,以熱水拌勻後成為薄荷醬,當作抹醬塗抹在麵包上。除了泡茶,把香草加在飲食當中,提升整體香味,讓原本的食材有不同變化,每嘗一口,都讓人感到驚豔。

其中烹調肉類料理最常使用迷迭香,清香味道可以去除肉的腥味。百里香溫和的屬性適合放置在所有飲食,肉類、魚類或蔬菜料理,或是拿來做甜點、飲料,它都是最佳的調和者。依據食材的特性選擇應用的香草,就像把情感加進菜餚裡,讓生活中充滿了驚喜。

夏季高溫,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和濕度較平地更為適合香草種植,山林裡吸取山泉水長大的香草植物,土地給予天然養分,飄散著生長森林間的清新香氣。依循著香草路徑走進「薰衣草森林」,滿是好奇地探訪被香草圍繞的山居生活。



%E5%89%AF%E5%9C%9604 DSC8606


森林裡的料理,不使用華麗的烹調技巧,便能得到幸福的撫慰。

回歸自然簡樸,不論是森林咖啡館或在森林角落用餐,皆以土地裡自然生長的原始元素,把香草運用在菜單設計,淡淡的薰衣草香拌和在山居飲食。自己種菜自己吃,在森林的風景裡,所有土地皆是農作,員工自己闢建的「一畝田」以「秀明自然農法」栽種:不灑農藥、不用肥料,讓植物努力扎根,從土地裡去找它自己需要的養分。

杏鮑菇與香菇採用新社在地「百菇莊」自產,為了保留新鮮度,拌炒前現掰現採;櫛瓜挖出囊籽後,填塞白、紅米與肉類及四季豆末,以少許鹽和黑胡椒調味,放入烤箱烘烤;「阿嬤的蔥蛋湯」源自主廚童年記憶,挑選來自田園的土雞蛋,親訪北屯潭子鄭媽媽農園拔採青蔥,摘取蔥的花朵,運用在餐桌上一同品嘗「大地餐桌」用簡單的調味佐料,帶出食材的原始滋味,期望能將土地的無私給予端出具有溫度的自然料理。



%E5%89%AF%E5%9C%9601 IMG 9800


漫步體驗森林裡的自然生活,難以想像十幾年前山中滿是檳榔樹的景象。隨著山裡的風傳來了紫色香氣,不遠處旋轉木馬轉呀轉的悠揚樂聲,讓我聽見了電影《Amelie》獨有的浪漫、俏皮與異想:主旋律帶出一次次變奏,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口琴相互搭配,空氣裡充滿著無形輕快感的音符,彷彿可以隨之飛翔。森林裡的氣味賦予療癒能量,在山林間卸除疲憊,找回內心世界的平靜。

看著自家窗外翠綠的薄荷植栽,烈日下奮力地大口咕嚕咕嚕喝水,旺盛的生命力,喚起我曾置身森林大口呼吸的綠色記憶。耳邊彷彿又傳來新社山林角落裡,帶動旋轉木馬的悠揚音符,一陣一陣短促,如同打在湖面輕泛漣漪的細雨。▍





文、攝 楊芷菡
照片提供 村光學旅



楊芷菡 文字工作者。大學時光浸漬在新聞傳播領域。專攻美食、旅行、設計等生活風格議題。專長是把魚養得又大又肥。喜歡蜂蜜水黃澄澄透亮模樣。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