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55
We can’t live without Taiwanese food



刈包店的設計異想
五坪空間 點亮百年光明



┃ 盛橋刈包 ┃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 2019 09 16 %E4%B8%8A%E5%8D%8811.43.22%E6%8B%B7%E8%B2%9D


史奈普 Snapple 臺中人,覺得自己腦中充滿許多不正經的人生想法,卻一直在做正經的事。喜歡從感性角度建立起許多跟城市有關的內涵價值。




電影《料理鼠王》當中,一位美食評論家曾這麼說過:「並非誰都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不過,偉大的藝術家,卻可能來自任何角落。」無論經過多久,只要想到這句話,我還是覺得感動。

我經常出國旅行;只要有時間就會去泰國,在當地夜市看到許多特色攤車,夜市就像是設計師的舞臺,他們穿梭其中,將小吃結合在地食材,親自料理或解說,食物本身就像是一種設計,從食材顏色搭配看見絕對美感。他們將最愛的口味和臺灣刈包結合,內餡塞滿酸辣滋味的打拋,或是炸得香脆的魚片,放進所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不侷限創意。


%E5%89%AF%E5%9C%9608 IMG 0848 2
五坪空間裡充滿笑聲,老闆和員工之間揶揄調侃,常讓上門的客人聽了呵呵笑。


也許因為小時候家中開小吃店,對於外來飲食文化衝擊臺灣小吃業,有著想要捍衛的使命感,章魚燒、辣炒年糕,雖廣受大眾喜愛,但它並非原屬於臺灣文化的小吃。我想要在一定的框架裡,讓傳統小吃做一些變化,於是和朋友們商議,推動小吃的都更計畫,而「刈包」便是整個計畫的第一項。刈包的造型像錢包,在習俗上帶有錢財滾滾來的意涵,我們期望能藉此將對客人的祝福傳遞出去。

一開始本要以攤車形式實行,因緣際會下得知「新盛橋行旅」一樓有個五坪的小空間,與其將攤車推來往返扼殺時間,不如選擇於此開業。包含自己在內,由五個設計師共同打造,我們運用彼此的專才,從空間設計、平面設計、陳列設計到食物設計皆由專人負責,其中陳列設計包含所有的視覺統整。


%E5%89%AF%E5%9C%9613 IMG 1019
將冰淇淋的空氣比打到極低,方磚造型的冰淇淋較不易融化。「芝麻冰淇淋刈包」將杏仁片炒過後放上冰淇淋,濃郁的芝麻香更添一味。


我們將店名取作「盛橋刈包」,是想保留老城區的味道,並將當年的生活景象重新帶回這個街廓,一百多年前的臺中火車站周邊,是現今難以想像的熱鬧。臺中的街道和京都十分相似,同樣以車站為中心,做棋盤式的街區設計。臺中中山路於民國以前稱為「新盛橋通」,而今跨越綠川的「中山綠橋」,實則名「新盛橋」,是當年日人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修築而成。

主視覺設計除了最具心意的「刈包」,不可或缺的便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這一座新盛橋,橋梁當中的三根梁柱,代表著河「川」流動意象。就像我們正在進行的小吃都更計畫,在新與舊衝突之中,為傳統小吃重新定位。





 楊芷菡
 何紹齊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