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62 Foodies in the Markets
煮咖哩像做實驗
熬出忠於直覺的辛香甜
┃ 十巷咖哩 ┃

黃友倫 「十巷咖哩」主理人。擁有理工與企管背景,卻對美食和餐飲有莫名鍾愛與堅持。以科學精神,鑽研咖哩配方與香料;用料實在卻是親民價格,深得學生族群喜愛。
對料理、食物、開店,我都是跟著感覺走。
國中開始打工,各種餐飲業我幾乎都做過;大學時期與朋友合夥,在臺中的夜市擺攤,賣起牛肉和豬肉口味的炸肉餅,生意不錯,那時候我就明白,自己注定是要走上開店這條路的。
兩、三年前,住家附近的晴光市場準備重建的消息吵得沸沸揚揚,還在念大學的我,思忖著,如果真的拆了,傳統客源一旦打散,此時進駐商圈會是個好時機。不過,究竟要做什麼好?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我想起曾在日本吃過的咖哩飯,難忘的滋味仍在齒間留香,我便有了開咖哩店的決心。


雖然愛吃不代表精通料理,但我對自己的味覺十分有信心。我毅然決然休了學,開始為創業投入準備。深知咖哩最重要的靈魂是香料,於是我走訪大大小小的中藥行、乾貨鋪,和老闆搏感情、交換情報;也跑遍各家咖哩店,尋找好味道的同時,也在腦海裡形塑理想中的咖哩滋味。
或許是理工魂上身,我如同科學家般,開始了一年的煮醬實驗計畫。胡椒、唐辛子、大茴香、小荳蔻、肉桂、月桂葉,我買進各式各樣的香料,挑選不同品種的馬鈴薯、洋蔥、大蒜等配料,一鍋一鍋熬煮,從中歸納出影響醬料的變因:時間與溫度,然後記錄下每樣組合的口感與味道。算一算,那一年的咖哩總共做了將近 178 種,直到試出自己覺得,沒錯!就是這一味了,才開始營業。

國小同學是豬肉商,我便和他進貨,肉的來源穩定且安全,肉品皆是現宰的溫體肉;白飯我不用自助餐廳會用的二等米,而是選擇等級較好的南豐米。無論是食材和味道,我掌握住自己能掌控作主的東西,不喜歡隨波逐流。因此,店內的咖哩飯只賣三種口味,用的都是同一種咖哩淋醬。
我常說我開的是「有店面的小吃攤」,真材實料卻是親民價格。豬排的厚度是別人的兩倍,怕咖哩太辣,還搭配爽口生蔬;麥茶不用粉末沖泡,而是用麥子沖煮;為了讓客人吃飽,甚至加飯加醬通通免費。許多朋友認為我太瘋狂,但我只是想讓更多人吃到好吃的東西,這種純粹的心意,僅是我的小小堅持。

為了尋找物美價廉的食材,我捨棄附近的早市,而是到遠一點的濱江批發市場採買。雖然晴光市場最終沒有拆建,但在原有的人潮加持下,像我這樣的市場「新秀」,也能有些收入,再加上我的料理幸運地獲得許多食客的肯定,年輕客群慢慢走入晴光,也漸漸帶動其他年輕店家進駐。
現在的我,每天凌晨四點就得起床烹醬,準備好隔天中午的醬汁,等待咖哩熟成的時間,除了上網搜尋美食情報,我也會走逛市場,和攤商聯絡情感。晴光市場是很特別的市集,有棚頂的那一側,聚集許多美味老攤、生活精品和舶來貨;靠近雙城街的一帶,早上是小菜市,到了中午換成小吃攤,晚上則又搖身成為夜市大排檔,生活機能強大,肚子餓時也不怕找不著食物。
我現在 28 歲,對未來還有著許多夢想,美食是我的最愛,如果感覺對了,或吃到覺得驚豔的好料,也許還會嘗試做出自己獨創的風味,讓更多的人品嘗用心做出的好味道。●
文 游姿穎
攝 施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