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的家鄉風景
年份十四年
攝影師行走手記 ⊕ 張雍

旅居歐洲轉眼間已 14 年。近幾次帶著妻小回臺探親,進行了幾趟南部與東海岸的旅行,每每只要脫離大眾旅遊的熱門路線,那些俯拾即是的真實角色與不平凡的故事情節,讓人有種在國外旅行的感覺。可惜總是苦無機會讓好奇的視線靜下心來,透過影像與這些驚喜相處一段時間,直到去年與「學學」進行長期拍攝合作,前往南投山區、都蘭海邊,是近年回臺最開心的體驗。
清晨六點不到,南投仁愛鄉布農族與賽德克族的青年們,正開著一輛輛小貨卡,往東眼山山頭上的高山茶園與高麗菜田出發。當地農人熟練地駕駛著四輪傳動車沿著顛簸的山路,途中來到鑲嵌在山腰上的椴木香菇農場。站在農家細心陳列、裝置藝術般的上千棵木樁前,彷彿準備好就要一腳踏進馬蒂斯的畫作裡,那心情與歷史是透過色塊所詮釋的世界。

另一趟行程來到臺東縱谷海岸山脈的山腳下,我獨自走在池上較偏遠的田埂,側耳傾聽稻穗隨著山風搖曳的旋律,那種讓人從心坎深處感到安穩的聲響。眼前島上夢境一般的光線,即便初次見面,卻有種一見如故的莫名親切。


置身初次拜訪的田野頓時錯覺 ── 這片讓人感到微醺的風景早已在此等候我多年,很可能,已經等了 14 年。只消如此偶然的機緣,讓彼此在喧擾的世界,有那麼短暫的一瞬間彼此對上眼,即便再準確的文字都無法形容,攝影師與畫面團圓時的那種飄然與雀躍,而能與外人分享如此神奇體驗的唯一證據,是當下悸動之餘所拍攝下的那張照片。
這樣的觀看方式,已醞釀了 14 年,誰說攝影只能呈現當下的某個瞬間?●

文、攝 張雍
張雍 攝影師,1978 生於臺北。輔大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 年起旅居捷克,就讀布拉格影視學院 (FAMU) 平面攝影系碩士班。2010 年以斯洛維尼亞為創作據點迄今,工作地點為臺北及歐洲兩地。長期以深度人文故事與人們在不同環境的狀態為創作主軸。最新文字攝影集為《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