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86     Inspiration of Mountain


為了戰勝自我
踏上 30 天的中藏旅程


┃盧明昱┃


%E4%B8%BB%E5%9C%961 4

盧明昱  經營「逃吧孩子」部落格。全人中學出身,因為登山是必修,從國三開始攀登百岳,高一時參加了雪地訓練,自此徹底愛上登山,尤其喜歡雪季的山,至今十年間,每年雪季都會跟朋友相約爬山。喜歡山中人與人之間單純的互動,也愛挑戰需要攀爬的路線,會刺激腎上腺素激升。





19歲的我,曾想循著謝旺霖《轉山》書中的腳步,獨自從中國大理徒步走到西藏拉薩。這趟旅程開始前,我放棄了大學,逃離僵化的體制,希望能找出人生不一樣的路,但當旅途正式開始,一個人走在幾無人煙的公路,對於未知與孤獨的恐懼幾乎把我擊垮,即便沿途巧遇友善的藏人家族,願意讓我借宿休息,還是無法消弭我的怯弱,於是,隔天一早決定搭機返臺,是的,我選擇了放棄。

接下來的日子,心中始終懷著這項未完成的計畫,就像是那座沒能攻頂的山岳,總有一天還是得要戰勝它,隔了一年,默默在心裡定了一個起始點,我背起基本的裝備行囊,踏上為期30天的中藏旅程,去面對那個曾經失敗的自己,期望能讓故事導向不同結局。

出發前我沒有做任何路線規劃與預設,希望能用最開放的心來迎接這趟帶點神秘色彩的旅程。在從寮國進入中國的巴士上,我遇見一位義大利大叔和一位年紀相仿的法國旅人,大叔是個中國通,從八〇年代開始進出中國不下百次,是他告訴我位在中國境內的藏區,是個比西藏更像西藏的地方,少了中央對自治區的嚴密監控,讓這裡得以保留更多藏人的傳統信仰與文化習慣。

%E5%89%AF%E5%9C%9612 P6192669

可能是相對封閉的環境,大部分在這裡遇見的中國人不是太友善,自己也不自覺扳起面孔、升起戒備,但看著身邊這位不會說一句中文的中年人,用著拙劣的單詞與比手畫腳,企圖讓對方展開笑顏、卸下心防,讓我了解到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人與人之間可以存在更加柔軟的互動方式。與他分道揚鑣的那天,他寫下了推薦的探訪地點,我手中握著那張珍貴的紙條,決定與剛認識不久的法國旅伴逐一完成它。

在藏區即使並非刻意探聽,走過的每一座村莊或寺廟,都能夠深切感受到藏獨議題的重量,可能在背包客棧吃飯就聽到隔壁村莊有個和尚剛自焚;或是到小寺廟拜訪,住持會先確認來客是哪裡人,以免遮布下的達賴喇嘛照被政府發現,這些如影隨行的緊張就是他們的生活,但即便如此,當地人仍舊樂觀地微笑著,並努力地維持他們的信仰。

由於當地海拔非常高,從大理開始便有兩千公尺,每座山都是動輒四、五千公尺起跳,需要把旅程時間拉長,慢慢讓自己適應才不容易出現高山反應。但中藏地區的山其實難度不算太高,沿途或出入口都有設備完善的民宿客棧,帶著輕便的小背包就可以出發了,不像在臺灣登山所有食物裝備都要全程背著。即便在臺灣已經挑戰過不少座百岳,面對不同尺度的景色心中仍舊無比震撼。

%E5%89%AF%E5%9C%967 P6061986

旅程的一半,我們來到當地聖山稻城亞丁,最高峰仙乃日山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轉世,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到此朝聖,牛奶海與五色海因為太過有名,看到周邊擠滿如跨年人潮的觀光客和載客驢子,心中難免有些失望,但還是決定完成轉山(註)路線,隨著行走腳步,人潮愈離愈遠,當到了智慧海時,水面照應的天色山景只有同行者四個人獨享,原來,只要多走一小時就可以看到真正的美景,當下的感動難以言喻。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

Cover story 086    Inspiration of Mountain


Part 1 山的心跳使我們感受至深

從深海到高山 我們用音樂寫登山日記

山多給了五秒鐘 讓我更能面對這世界

帶著撤退的勇氣前進 在山裡攝影找到初心


Part 2 我去了夢想的那座山

接受真正的自己 才能見到理想的山

為了戰勝自我 踏上 30 天的中藏旅程


SP1 可能有天會死在山裡 反正我本來就屬於那裡

SP2 山系策展人:我們與自然的距離

┈┈┈┈┈┈┈┈┈┈┈┈┈┈┈┈┈┈┈┈┈┈┈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