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89     About Those Women We Met


晨起批貨的魚販生活
歲月不改的溫柔臉龐


┃ 小柯海產 ┃


%E4%B8%BB%E5%9C%964

江雪卿  今年 67 歲,人們都稱她「阿卿」,在土城市場賣魚近 40 年,曾短暫任職水源街的鄰長。在少女時期曾到越南和沖繩旅遊,不習慣異地生活因此還是最愛臺灣。閒暇之餘喜歡躺在沙發上看韓劇、歌唱節目,愛吃蛋黃酥,但因其膽固醇太高而時常被家人念。





小時候我算過得還不錯,跟著爸媽住在臺北萬華,家裡雖然不是特別有錢,卻非常受疼愛,我的衣服甚至有些都是媽媽特地請人訂做,不像我這一代的老人家回憶過去總是喊苦,要幫忙種田、鞋子穿破都沒得換,我住在比較都市的地方,家裡讓我讀到高職畢業,出社會在成衣工廠擔任會計,做的服飾都送到今日百貨、第一百貨賣,也在那裡認識我的先生,他是老闆娘的弟弟。

國中時家裡開始賣魚,凌晨四點天還沒亮,爸爸就開著貨車到華中橋下的中央市場補魚貨, 一直做得不錯,但年紀大了家裡又沒有男生能接手。後來成衣廠收掉了,我便回到土城水源街跟著賣魚。看著批發拍賣員站在臺子上,捕撈上岸的海鮮滿滿擺在中間,要用傳統方式靠手勢比劃喊價,邊看邊學,哪種魚適合我們賣、數量多少,鱈魚、鮭魚一定要,馬頭、赤鯮、石狗公則要看時節,慢慢抓到訣竅,賣到現在 3、40 年了。


%E5%89%AF11 2

我有三個孩子,小女兒跟我姓,那時還不像現在自由決定,需要申請證明家中沒有男性才能從母姓。我丈夫在他們還在念書時過世了,一個女人帶小孩,家裡還有兩老,我沒有兄弟,養父母的責任自然落到我身上,說實在連難過的時間都沒有,有次孩子腸胃炎,我半夜帶他掛急診,忙了整晚隔天照樣早起批貨,幾乎沒有闔眼,但是撐著撐著日子還是過來了。

我兒子升上國中後練起柔道,起初擔心會不會摔到以後長不高,結果他學得不錯一路當上國手,教練的嚴格幫我把小孩教得很好,反而讓我不太需要費心思。遺憾的是比賽都在假日,我沒辦法丟下魚攤去看他,早期還在亭仔腳(註) 擺黃昏市場,賣到中午收攤回到家,洗一洗身體、吃飯,再接著賣到七點,九點就差不多該睡。想起來有點可惜,錯過陪伴他們的機會,孩子們很體貼不曾多說什麼。



註:臺語,騎樓之意。



%E5%89%AF8 1

以前市場裡賣魚的都集中在一塊,肉、菜攤分在另外一區,不像現在可以散著擺,那時候競爭激烈,我們客人不多,還考慮做別的兼差來扛家計,後來入口處的菜攤收起來了,位置空著,當時景氣不好租金又貴,抱著賭一把的心情跑去報名,其他魚販也嚇一跳,沒想到移到新位置生意開始起色,才漸漸穩定下來。

賣魚最辛苦的是冬天要碰冰水、鏟冰塊,戴了手套還是凍到沒知覺。有些客人很會殺價,到最後一尾魚沒賺到多少,也有人嫌魚不好看,我只能笑笑解釋:「哎不會啦!很水啦!」我比較不會計較,要好嘴(臺語)一點,有這種態度和心情,當作開心的事做下去就好了,也有客人買久變朋友,會說:「很久沒看到妳了, 有沒有想我!」


%E5%89%AF3 1

兒子在退伍後沒有繼續發展柔道,說是看我辛苦,現在魚攤傳給他和媳婦,年輕人有新的做法,離開原本批貨的市場,跟著朋友開車到基隆,那裡的魚全是近海現撈,眼睛都飽滿又亮,一看就知道新鮮。分辨魚貨和應對客人都是經驗累積,年輕時爸爸告訴我的,現在我也把它教給下一代。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E8%A9%A6%E8%AE%80%E5%B0%81%E9%9D%A2No.89

┈┈┈┈┈┈┈┈┈┈┈┈┈┈┈┈┈┈┈┈┈┈┈

Cover story 089     About Those Women We Met


Part 1 她的名字 她的故事

晨起批貨的魚販生活 歲月不改的溫柔臉龐

從妹妹、姐姐以後到阿姨 與早餐店相繫的日子

一鍋有記憶的豬腳 用愛與人情燉出香醇

始終都在的溫暖咖啡 記住每個人客的篇章

艱難半生只是路過 理髮手藝換得幸福一家

玩是一件嚴肅的事 媽媽們的遊戲場革命


SP 她們的童年 她們的少女時代 她們的羅曼史

┈┈┈┈┈┈┈┈┈┈┈┈┈┈┈┈┈┈┈┈┈┈┈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