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95    Pray, Eat. Life from Miaokou


與城隍廟相繫的遊子人生
異地從此能生根


┃ 陳虹羽 ┃


CAN 9458

陳虹羽  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大學主修人類學,與夥伴成立工作室並發行雜誌《貢丸湯》,以意想不到的有趣視角認識新竹,找尋這座老城的在地故事。閒暇時喜歡看電影、逛展覽或騎車往山裡海邊看夜景放空,骨仔肉湯米粉是目前心中新竹第一美食,短期小目標是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並記得每天吃魚油。





第一次和新竹城隍爺接觸,是 18 歲離開臺北那年,剛搬進宿舍收拾好行李,家人便拉著我到城隍廟祈求平安,當時還疑惑這座離學校有些距離的廟宇,真的能守護自己嗎?深怕城隍爺找不著我,我默念:「我是臺北人,來到新竹念書⋯⋯」和這座城市多數外地人一樣,知道自己有天會離開,不曾想過留下生活,所以每每祭拜總不忘提醒祂,我的家並不在這。

舊城區有許多老廟,但城隍廟的存在是個指標,城隍爺掌管地方事務、守護整個區域,清朝時淡水廳治衙門就設立在廟旁,對比陽間,祂負責陰間的審判。有懲奸除惡、明辨是非的形象,不少生意人的店面是詢問城隍爺後租下,而家庭感情問題、孩子不聽話,就會找城隍夫人訴說。這裡的居民深信城隍爺和地方的連結,每到農曆七月中元祭典,新竹人塞滿整座廟埕,齊心屏息等待鬼門開啟,我拿著相機記錄這一切,才真實感受在地人對信仰的重視和依賴。有城隍爺和夫人看顧著,生活隱約就多了分安定踏實。


%E5%89%AF5 4

碩一時我和夥伴開始籌備《貢丸湯》,生活圈才離開學校進駐到舊城區,初來時常聽聞鯉魚穴口相傳新竹地相為一條大鯉魚,魚尾在十八尖山、魚嘴則位在觀音亭,而城隍廟正是鯉魚穴口處,得以風調雨順。的傳說,彷彿我們也一同在風水寶地上興盛著,見域吉祥物龍鯉就是這麼來的。那時工作室在北門街,一條大路直通廟口,大夥討論累了就四處走晃覓食,這裡是我們最早探索的地方。彎進小巷弄,兩側整齊並排的紅磚建築,矮房外掛著手繪老招牌,路小小的,店家靠得很近,徒步就能把街區走得透徹,不比東區科技城開發,這裡像還停留在某個簡樸年代,安靜得沒有一絲聲響。


%E5%89%AF20 2

中央路巷子裡的豐益號農具行,是我最早熟識的老店,老闆坐在清朝建的老樓房裡乘涼,有人來訪就熱心介紹入新厝的傳統習俗和用具,店裡去霉運鎮煞的芒草掃把和竹簍就是向他買的。往回走有鄭家雞蛋糕,相較火車站有名氣的那攤,我更偏好鄭家的口感,梅花形狀外皮微脆,咬下有淡淡雞蛋甜香。每當輪流值班顧店,晚餐最方便的就是附近的阿瑛潤餅,餡料不鹹膩,單手握著吃就能飽足,阿瑛是我們隔壁鄰居,相處久了才聽說她從中國嫁來,白天窗戶飄進一股又嗆又濃的香氣,就知道她又在炒最拿手的特製辣椒醬了。


%E7%B6%A0CAN 8822

%E5%89%AF18

新竹冬天冷得刺骨,騎車淋著大雨還得握緊龍頭不被風吹得飄移,這時候喝上一口牛肉湯就能全身舒暢。西市汕頭館在市場入口右側,自製沙茶湯底和涮五秒就起鍋的溫體牛肉片,配上必點的牛肉丸和牛雜,不是在地名產卻非常好吃,和朋友約在汕頭館聚餐總是格外興奮。廟口老店家們通常冷冷的,不太主動招呼甚至菜單都得自己找,客人走進,點餐上菜,吃完便爽朗地離開,是幾年來不改的率性默契。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E8%A9%A6%E8%AE%80%E5%B0%81%E9%9D%A2No.95

┈┈┈┈┈┈┈┈┈┈┈┈┈┈┈┈┈┈┈┈┈┈┈

Cover story 095    Pray, Eat. Life from Miaokou


神在人在 廟口是所有故事的起點

在湧蓮寺邊菜場循著記憶 用料裡複製家族情感

三老爺宮蘊藏歲月點滴 鴨母寮市場吃出雙城韻味

與城隍廟相繫的遊子人生 異地從此能生根

開化寺前始終留存的老工夫 都是誠摯勤肯的日常累積

站前保安宮群聚信念與美食 豐滿世代回憶的小吃


SP1 善男信女來報到 廟宇擔當大集合

SP2 為求信徒處處有保庇 廟宇周邊有吃有喝有照應

SP3 後面的信眾舉起你的雙手 全臺神明盛會都要走

SP4 自己的財運自己救 紫南宮發財金怎麼求

┈┈┈┈┈┈┈┈┈┈┈┈┈┈┈┈┈┈┈┈┈┈┈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