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搖滾事


曾經有一家幼稚園
那裡有我的初戀


┃馬世芳┃



宗教信仰,我是沒有的,我爸媽也沒有。從小我們家整年只會拿一次香,就是大年夜祭祖。聖誕節快到的時候,媽媽會把儲藏間的塑膠聖誕樹和燈串拿出來布置,過完年才收拾起來,圖個喜氣。除此之外,我們既不拜廟,也不上教堂。

不過,我倒是上過基督徒開的「信友幼稚園」── 據說我原本上的是另一家幼稚園,有一天我爸來接我放學,看到老師命令所有小朋友把手放在屁股後面坐好不許動,我爸很不高興,就讓我轉學了。大概是朋友推薦的吧,教友辦學,肯定是更有耐心愛心的。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查了資料才知道「信友幼稚園」是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友堂」在 1971 年創辦,正巧與我同齡。回想起來,非教友的孩子卻在那兒上學,我可能是極少數的例外吧。

「信友」的老師果然一點兒都不兇,從來不會命令我們把手放在屁股後面不許動。有一位姓謝的年輕女老師,對小朋友很溫柔,我覺得她在所有小朋友之中一定最喜歡我啦。回家便很高興地說:我長大要跟謝老師結婚,大人們一片譁笑。後來許多年,長輩仍然時不時拿這件事尋我開心。

謝老師會教我們唱福音歌曲,距今已經 40 幾年,我還記得那旋律,一群小鬼頭跟著老師彈的風琴一遍遍地唱:


  更加與主接近,更加接近
  縱使在十字架,高舉我身
  我心依然歌詠,更加與主接近
  更加與主接近,更加接近……


唱著的時候,心裡酸酸的,有些說不清楚的悲傷,好像要走很久很久的路,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幼稚園有點心時間,吃甜甜鹹鹹的圓餅乾,配熱水沖的稀稀湯湯的牛奶。每個小朋友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小塑膠杯,我的那隻塑膠杯印著一個頭頂一撮毛、眼睛很大還呲著兩顆大板牙的戲偶,底下寫著「哈」什麼「二齒」。這個「齒」字我學認字記住過,但「二齒」是哪位?回家問媽媽,她說是「哈麥二齒」。我從沒看過電視布袋戲,一直要到十幾年後上了大學吧,才弄清楚原來他是黃俊雄布袋戲的甘草角色,講話老是「哈麥哈麥」:原本那整個布袋戲宇宙,在我的童年是不存在的。

幼稚園也有主日學,大家到園裡的小教堂集合排排坐,牧師跟大家講聖經故事。有一面黑板,瑪利亞、約瑟、耶穌、保羅都做成後面黏著磁鐵的半身像,牧師一面講故事,一面把角色放到黑板上挪來挪去,很有一點兒皮影戲的效果,小朋友果然睜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聽。

我記得講「五餅二魚」故事那一天,牧師說:有一個小朋友拿了一個籃子給耶穌,是他自己的午餐,裡面有五個餅、兩條魚。耶穌居然就用這一籃子食物,讓五千人都吃飽了。

我腦海浮現的畫面是耶穌一面掰著東門市場賣的芝麻燒餅,一面拿烤吳郭魚給信眾吃,忽然覺得好餓啊。

聖誕節將至,幼稚園有許多慶祝活動,最隆重的壓軸大戲,就是讓小朋友演耶穌誕生馬槽的故事。我負責飾演東方三博士之一,媽媽把金色錫箔紙貼在卡紙上剪出了王冠,還用棉花黏了假鬍子,衣櫥裡找到一條漂亮的深紅色絲巾,兜頭一圍,就很是那麼回事了。再拿個小盒子,表示裡面裝了黃金或者乳香沒藥當禮物。

我們的家庭相簿裡還有那天拍的照片。五歲的我誠惶誠恐,一臉莊嚴,背景是一群欣然微笑的大人。

40 多年過去了。宗教信仰,我仍是沒有的。不過,進了廟,去了教堂,仍是會稍微收拾一下心情,對著不可知的彼端默默說幾句話,為心底在乎的人祈求平安。今天查了資料才知道,「信友幼稚園」1985 年便停辦了。不知道謝老師後來是否去了別的幼稚園,繼續帶著一屆屆的孩子唱歌呢?她現在應該 70 多歲了。衷心向天主祈禱,祝願她健康、幸福。●






馬世芳 廣播人、作家。著有《耳朵借我》等四本散文輯,編過幾冊書,拿過幾座廣播金鐘獎。有人稱他是「臺灣首席文青」, 他卻說文青早變成罵人的詞了,不如叫他打零工的。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