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慢生活


活得像貓一樣


┃張曼娟┃



親愛的孤獨者:


你今天是否又隨心所欲地過了一個好日子?

朋友到家裡來看貓,一見立刻衝出來,好奇地嗅聞人家的鞋子、包包、外套,確認一切安全之後,便膩上人家的褲角,來回蹭蹭。朋友覺得好驚喜,明明是個漢子,整個人瞬間甜軟如糖膏。「貓咪怎麼這麼親人啊?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一見不是貓啦,是貓皮狗。裹著貓皮的一隻狗。」我淡定地回答。一見的個性就是那麼公關,見到人類立刻展現出「我很可愛,快點摸我。」的訊息。一見與朋友玩了幾輪逗貓棒之後,累得在一旁喘息,朋友環顧四周,問道:「不是還有一隻嗎?」終於,你被人想起了。我們家的隱藏版貓咪。

每天早晨,當我推開房門走出來,迎接我,攀上我的腿,圍著我又喵又蹭的,總是一見,有時候,就連我也以為自己只養了一隻貓。你來家裡已經兩年半了,從來沒有蹭過人,疫情還沒有發生時,就準確示範著社交距離,通常是三公尺以外。這並不令人意外,在中途之家的時候,你就是這樣我行我素。一場大病與手術,死神已經伸出雙手,是你拒絕了他的懷抱。哪怕是孱弱地活著,也要努力活下來。錯過了人見人愛的小貓時期,被領養的機率小了很多,超過兩歲之後,彷彿註定要在「孤兒院」(中途愛媽的用詞)獃一輩子了。然而,我看見了你。不確定是我看見了你?或是你看見了我?如今想來,當你從躲藏的高臺上跳下,來到我面前,讓我撫摸,甚至翻肚,那麼柔情萬種,其實都是陷阱。決定將你和一見一起帶回家時,中途愛爸對我說:「真是難得啊,這隻貓天天躲著人,竟然對妳這麼親切。」

帶你們回到家才發現,你一點也不親切,卻更像一隻貓。兩隻貓相較之下,你更像是「我的」貓,因為你的個性像我。長久以來,我都是一個孤獨者,不喜歡湊熱鬧,頻繁的社交對我來說,是個苦差事。但我很珍視人群中與特定對象的眼神和心靈映照的時刻,那種「喔,你也在這裡嗎?」的感受。因此,在人多的場合,我總是安靜的,人愈多我愈安靜。也不是在人群中手足無措、如坐針氈,只要不被特別注意,我還挺享受喧譁聲中的獨處。

你也不是絕對地隱藏,你很樂意享受我們幫你按摩,有時伸展、有時蜷曲,身體的某一部分貼住按摩者的身體。但你要求的是專注,如果按摩者與他人談話,或是滑手機,你會氣得大叫,甚至轉身離去。孤獨者需要的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因為孤獨者也是這樣地對待他人吧。有時我看著一見與爺爺如此親暱,共坐共臥,奶奶也喜歡摸摸他,印籍看護阿妮抱著一見像抱著兒子,而你總在所有人的遠方,用一種難以揣摩的眼神,注視著大家,心裡總有點酸楚。朋友送了我一本為貓咪占卜的塔羅牌書,我默念著你的名字,在心裡問:「一露一露,為什麼你總是孤獨的一個人(貓)?你到底快樂不快樂?」抽出一張牌,上面寫著:「喜歡一個人。」我便啞然失笑了。

問一個孤獨者快樂不快樂,不是有點可笑嗎?孤獨,不正是我們的選擇?我是一個孤獨者,養了一隻孤獨貓,成全了我對於孤獨的想望。謝謝你選擇了我,讓我可以活得像你一樣。●






張曼娟 曾經在大學當教授許多年,曾經在香港擔任臺灣文化代表;曾經出版過締造紀錄的暢銷書,如今想回歸到沒有定位的狀態,好好過日子。喜歡旅行、觀察、發呆、胡思亂想。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