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99 Endless Summer

S U M M E R S E A
眺望陽光映照的湛藍波紋
海為青春寫下歲月故事
┃ 薑薑 ┃

薑薑 拍謝少年貝斯手,曾發行專輯《海口味》、《兄弟沒夢不應該》,和團員維尼、宗翰立志寫出阿公阿嬤都點頭說讚的正宗臺語搖滾。父親是游泳教練,小學三年級就泳渡西子灣,音樂是不可或缺,熱愛電影、閱讀、漫畫和料理。身為土生土長的臺中大甲少年,視塊狀蜜芋頭為正統,而剉冰的靈魂絕對是糖水。
從小到海邊游泳,我最喜歡仰漂,什麼也不做,只是躺著望向天空,身體隨海流輕輕擺動,聽海水慢慢蓋過整個耳朵,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那讓我感到很安心。
我在臺中鄉下長大,住的小鎮在大甲溪和大安溪中間,附近都是田,常和鄰居到河堤邊撿漂流木生火,捉螃蟹、蝦子和青蛙,挖蚯蚓來釣魚,熱了就泡到溪裡,幾個小朋友湊錢吃一碗 30 元的冰,曾經徒手伸進水圳裡的小洞,結果撈出一條水蛇,被嚇個半死,整天做些很野的事。我阿嬤一輩子都在海邊生活,不必看潮汐表也能算出漲退潮,小學放學三點半,正好西部沿海退潮,我們幾乎天天到岸邊挖赤嘴仔,我總是很努力挖,才能集滿一小碗,它像海瓜子肉小小的,吃起來卻很香。

每到夏天,校園裡榕樹結了果實,翠綠色的綠繡眼停在深綠樹叢裡特別明顯,耳邊鳥叫和蟬鳴不間斷交錯,我帶著家裡的米克斯黑嘴,騎腳踏車往海邊去,輪胎壓過被曬得發燙的柏油路,空氣裡瀰漫一股難以形容的氣味,每每回想都還隱約聞得到。小時候眼光看得不遠,視角只專注眼前,四處都是遊樂場,每個細微變化都能盯上一整天。

隨著年紀增長,夏天變得更自由了,大學和樂團成員去春吶,游完泳三人擠在通鋪裡,沒有音箱,只能彈著樂器撥出微微聲響,鼓手打著枕頭,一起寫出〈海馬迴〉,十幾年過去,依舊是我們常表演的一首歌。還有一次到鐵花村表演,一行人住進都蘭老平房裡,夜裡酒喝多了,摸黑穿越一片高草到海邊散步,我一直覺得東部的海很美,海岸線平整、沒有光害,浪花在月色下一閃一閃,從岸邊走向深處,好像怎麼也踏不到盡頭,海水薄薄一層,透出底下的白沙,光暈散開後倒影清晰,那場景讓我想起也在都蘭拍的國片《月光下,我記得》,是夢境般的奇幻時刻。

當兵時被分派到雲林當海巡,看了一整年的海,一個人在瞭望臺裡只有電腦和無線電陪伴。幾次在日夜交接的清晨,看見討海人冒險深潛抓魚,為生存拚搏的勇猛韌性,心底非常佩服。後來到高雄蚵仔寮漁村演出,臺下的大叔大姐就是在漁港的討海人,那是真正從土地長出來的祭典,小板凳上疊高的啤酒,鋪散成堆的海鮮,鄉親各個千杯不醉。他們這輩子不曾聽過搖滾樂,卻願意開放心胸、用真心交陪,我想起熟悉的家鄉,這似乎是海島民族俱來的包容和率真,下臺後彼此聊得投緣,那段太難忘的夏日相遇,不時在腦海裡反覆回味。
童年我不甘鎮上無聊,調皮囡仔自然而然往海裡衝,大學時讀過許多海洋文學書籍,有了更多想法,如今回頭看,才驚覺生命裡許多重要片刻都從海開始,如果說它教會我什麼,我想是臺語說的人生海海,當你奮力對抗,必定被碎石刮得滿身傷,所以試著更柔軟,與迎面而來的海湧共處,無論創作或生活,都相互牽引著。
┈┈┈┈┈┈┈┈┈┈┈┈┈┈┈┈┈┈┈┈┈┈┈
Cover story 099 Endless Summer
永無止盡的盛夏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