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青|當文學走入日常,與鏡頭外的我相遇

「國立臺灣文學館18 週年館慶」特別企劃
「讀文學,成為___的人」

按下快門,不起眼的路邊野花、河岸堤畔、紅磚屋瓦或是巷弄街道,將日常盡收眼底,能夠透過鏡頭訴說著平凡而獨特的故事,在日常中探索無限的可能,對我來說就是美好的事情。在當兵的時候,休假成為了我與自己獨處的時間,細想以往的旅行好像都沒保存能回憶的事物,所以開始拿起了相機,為走過的每座城市都留下一張張紀念品。攝影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寄託,在靈感枯竭或是想放鬆散心時,手邊只要有一台相機,我就能捕捉生活的美妙找回內心平靜,再次打起精神。

「沒有人能使你強大,那些能做的、想擁有的,都是因為獨自一人而實現。」這是韓國詩人李秉律著有的《愛上名為「自己」的風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大學時期的我很害怕孤獨,總是希望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但在接觸攝影之後,我才慢慢意識到孤獨並不可怕,反而多出了許多時間和自己對話,也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正如同書中提到的一樣:「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你才會全心全意地對待自己。」
文字跟攝影讓我能更深入地探索生活,我逐漸發覺到獨行的快樂,我不必迎合別人,想吃飯的時候就吃飯,想停下腳步就停下,能夠隨著自己的步調,更仔細地觀察周遭的事物。近期在籌備攝影工作室時,我也經常回顧這本書,每一次都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許多事情都是要靠著自己努力實踐的,從文字中,我也獲得了更多的勇氣,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全力以赴。

年輕時對於文學還懵懵懂懂,在大學畢業後,才更認知到文學之於生活的必要,文學帶著我領略生活的點滴,在字裡行間讀出作者想表露的細節與情感,從中獲得滿滿的能量和省思;我尤其喜歡詩集的浪漫,從詩集的編排,到巧妙的留白,短短的段落中,更加放大了細微之處的感受,讓文字迴盪在我們的腦海之中,從中我看見了詩集最動人的地方:不需要用過多華麗的文字包裝,能簡潔而深刻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上。

生活的源頭正是簡單平凡,在化繁為簡的日常,我們回歸到最純粹的狀態,更能讀懂自己的需求,"Less is more"也是我一直秉持的信念,其中包含著對生活的體悟,不追求豪華富麗,只要能走在尋常的恬淡風景,來一杯早餐店的溫奶茶,便能撫平自己的內心,這就是日常裡,最簡單的快樂。

在攝影與文學的互動下我更懂得去正視內心的感受,享受生活每一處的細節,不讓自己匆忙的走過人生,而我也慢慢悟出這件事情:「讀文學,讓我成為有細節的人。」文字牽動著我對日常的體悟,帶給我無數個鏡頭之下的故事與感觸,並回溯到自身經驗,讓我更懂得接納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喜怒哀樂,都更願意好好地與人分享;文學悄悄地走入我的日常,並逐漸轉化成一種生活理念,讓我保持著初心,在鏡頭之下,紀錄每一則珍貴的故事,在鏡頭之外,迎來更好的自己。●
廣編特企 國立臺灣文學館
口述 目青
圖 目青
文 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