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維多利亞風華的東京車站

一座地標  一種建築風格

採訪.撰文=Hanako
資深媒體人,精通英、法、日等外語,熱愛日本江戶、明治、大正時代的怪談與和摩登,也愛昭和時代的庶民風情。
攝影=吳東峻

車站內的八角圓形拱頂已恢復昔日華麗面貌。
車站內的八角圓形拱頂已恢復昔日華麗面貌。

歷時五年、耗資500億日圓,於2012年10月重新整裝面世的東京車站,是多條新幹線的起點和終點,每天4000班次的列車在這裡出發抵達的忙碌光景,全日本無車站能及。人潮的集散和車站內商業設施機能的設計,連同出口商圈的規劃更新,東京車站儼然是城中城的格局。除了做為都會交通、消費和休閒的新重鎮,步行空間的增設,也為車站的轉運功能憑添了新意義。百年前的地標,再度復活為現代東京的新門面。

原為銜接新橋和上野的鐵路而建的東京車站,也象徵日俄戰爭(1904-05)戰勝後,現代日本在國際政壇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宣示。原建於1914年的三層樓建築,歷經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屹立不搖,但圓形拱頂和頂樓層卻不敵1945年大戰的轟炸破壞。東京車站是日本戰後以來首批重點重建工程之一。自2004年開始,由東日本鐵道公司負責修復昔日華麗的八角圓形拱頂,包括老鷹、十二生肖、花朵、武士頭盔及刀劍等東方元素的浮雕裝飾,並特別加入了防震設計。

東京車站的設計,出自20世紀初日本摩登建築推手辰野金吾(Kingo Tatsuno)的手筆。辰野金吾將一排橫向的建築相連結,打造了一座壯觀的鋼骨磚砌、三層樓高歐式古典建築。「赤煉瓦」紅磚外觀,乍看之下與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根據日本建築專家指出,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深受文藝復興和歌德建築影響,而辰野金吾曾在英國受教育,東京車站的設計其實深具英國維多利亞建物的氣質。不過,若追溯東京車站地緣的歷史背景,與荷蘭的淵源也頗耐人尋味。東京車站東側出口的八重洲口,在17世紀德川幕府期間,是荷蘭探險家Jan Joosten的住居所在。Jan Joosten曾擔任幕府的荷蘭文通譯和顧問職務,並獲德川家康御賜宅邸。這個地區後來稱為Yaesu,即八重洲,正源於這位幕府通譯的荷蘭文姓名讀音。

八重洲口的GranRoof,以未來感設計呼應東京車站的古典面貌,預計2013年秋天完工,巨大屋頂造型能增加車站外店面和休憩的空間。車站西側的丸之內口,緊鄰皇居外苑、大手町和銀座商圈。主要街道丸之內仲通(Nakadori)如今是名牌時尚精品街。與東京車站幾乎同年的Tokyo Station Hotel,選擇與新生的東京車站同時再度營運。▍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