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43     The Solitary Gourmet


演員須不斷釋放電力
在陽臺開伙幫自己充電


┃ 張耀仁 ┃


033
坐在採光良好的桌前獨享自己烹煮的料理,泡壺熱茶,沖淡城市匆忙的腳步。

張耀仁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劇場工作者、演員。熱愛料理,從七歲開始自己做早餐,現在於租屋處的陽臺搭了個廚房,時常吹著風,播著音樂下廚。



小時候看母親做菜,打一顆蛋,抹奶油在鍋底,空氣裡都是奶油香香的味道。我們家曾在臺中的菜市場賣衣服,清晨天未亮,父母親便開始工作,有時候媽媽在市場忙不過來,就告訴我:「今天早餐給你自己做囉。」於是國小一、二年級,我就從簡單的奶油蛋開始,一個人下廚料理。

獨自料理的時光是緩慢的,早起到市場挑新鮮的食材,回到家慢慢地整理,打開冰箱拿出雞蛋、青花菜、紅蘿蔔,我覺得逐步準備料理的時間,也是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4 MG 1292
張耀仁覺得逐步準備料理的時間,是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剛開始養成做菜的習慣是在大學,因為對一個住外面的窮學生來說,餐餐外食實在太貴了,自己煮比較省。起初不太會做料理,就打電話問我媽該怎麼做,聽她一個個步驟隔空指揮,「現在水滾了嗎?」「好,那料可以加下去了。」餛飩麵、奶油蛋、蛤蠣湯⋯⋯,漸漸地也越來越喜歡自己做菜的感覺。

有一次在外面吃了雞肉飯,可是怎麼吃,都比不上家裡的味道,回到租屋處想自己試做,問了我媽才知道,原來她在雞肉飯裡加了蜂蜜,難怪記憶裡的雞肉飯總有一種鹹中帶甜的滋味。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拜拜完,總會剩下許多水煮雞,一家人就坐在客廳裡一起撕雞胸肉,媽媽便會將這些肉絲鋪在飯上,加點油蔥、雞油,拌上醬油,最後淋上蜂蜜,那是媽媽的味道,也是屬於我們張家的味道。



023


現在我在臺北租房子住,老公寓頂樓的租屋處空間不大,也沒有廚房,對愛料理的我來說,實在很困擾,看著陽臺上架著的洗手檯,突然靈光一閃,便將陽臺改造成廚房,以前讀戲劇系時要學著做道具、搭舞臺,所以也會簡單的木工陳設,就自己設計廚房,打磨、油漆、架燈通通自己動手,鋪上兩塊木板當平臺,擺上卡式爐、小鑄鐵鍋、單柄湯鍋,在砧板上料理食材。

陽臺兩旁種著扁柏樹、杉樹、百里香、迷迭香、攀藤的苦瓜⋯⋯,草木隨風擺動,在這裡下廚,感覺特別涼爽,還可以隨手摘下可用的香草入菜。我喜歡在早上煎顆蛋,中間夾著水煮鮪魚配著土司或麵包吃,偶爾會再煎個奶油蘑菇,燙些青花菜和紅蘿蔔,最後再泡一壺茶,冬天喝熱鐵觀音,夏天喝冰涼包種茶,坐在陽臺的高腳椅上,像躲在城市的一個小角落,俯瞰整座城市。



10 MG 1396
順手摘下盆栽中的檸檬百里香,在陽臺的流理檯進行一場料理實驗。


我是個很容易被吃飯影響情緒的人,所以希望每一餐都能好好享受,即使再忙都不馬虎。平時主要的工作是排戲和拍片,常在景美附近的文山劇場彩排,我喜歡繞進景美市場附近的小麵店,點一盤肝連,一碗乾麵、幾顆水餃、一碗熱湯,整天關在排練場裡的疲憊都消散了。其實有時候吃再多大餐,都不如一頓簡單料理帶來的安心和溫暖。



013


最近幾個月在 Q Place 上蔡明亮導演的表演課,喜歡做菜的蔡導邀請學員一起做蛋料理,同時邊吃邊聊電影與表演。大家互相觀察彼此的料理,驚訝於蛋料理的多變手法,能創造出許多不同滋味。從這堂課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原來用心去理解一件小事、體會每個人的困難,才能把演員的感受力提到更高。

演員的工作必須不斷地釋放電力,而料理就像在為自己充電。在城市裡生活,總是有很多煩惱,像是等待工作的空檔,必須面對無法預知的未來,常常會困在自己的憂慮中走不出來,其實在做菜的過程中,反而能解開心裡的結,透過與食材間的接觸,更尊重每一道料理,每一種食材,也更善待自己。





撰文 鄭雅文
攝影 簡子鑫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