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盞給臺灣的燈
喚醒記憶的溫度


一抹微光 瓦豆


DSCF10172


隱身於大稻埕的糕餅舖二樓,從氣窗就能隱約窺見內部的暖色溫,拾級而上映入眼簾是被大量保留的老件古物,這裡是燈光設計師江佶洋改造爺爺的牙醫診所而成,也是燈光設計團隊瓦豆的辦公室。他於 2013 年接手後,重新規劃燈光布局,成為一處可工作可休憩的溫馨處所,隔年更使這個場域榮獲老屋新生大獎。

與佶洋相約這天,沒吃午餐的他領著我到鄰近的大稻埕慈聖宮,對他來說,燈的事從這裡說起再適合不過。食物是認識大稻埕重要的一環,而空間背後的歷史與人文,是設計燈光的精髓。「燈光是為了人在空間裡的活動,特別打造的光布局。」他說,唯有先了解歷史與人文背景,才能打造對的光環境。

他早年擔任雲門的舞臺監督,跟著四處巡迴演出,爾後一路延伸至展覽、建築裝置與空間,最後才逐漸聚焦燈光設計。近年人們開始正視光環境的重要性,他也正式將「瓦豆」組成一支專為燈光服務的團隊,針對空間地域進行光設計,用燈光喚醒人們對歷史與文化的重視。

這間辦公室是佶洋第一件針對歷史與人文而設計的光環境作品。挑高的老屋裡,沒有常見的日光燈與高瓦數照明,而是打開整面窗戶,引入陽光,以強化玻璃作為樓層地板,讓光線自在流淌全室;角落放著中島餐桌,點亮暖燈、倒杯咖啡,就能叫人抽離工作狀態,創造工作空檔的情緒緩衝帶。即便是在辦公桌前,一抬頭就能看見灑落的陽光,隨地板的光影位移感受時間流動;每個人都是有機體,源源不絕創造生命力。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