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仲】循著爺爺50年前的腳步 三百里路尋找家的記憶

Cover story   On The Road

盧廣仲・臺南仁德人,獨立歌手,曾獲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以及最佳作曲人獎。習慣早起吃早餐,把走路當運動。

撰文=鄭雅文
攝影=張界聰

1_IMG_2321 (1)
「長大後,我們都是離家出走。」盧廣仲從臺北車站出發,回家,也是一種擇選自由的方式。

長長的海岸公路上,陽光炙熱,海風颳得兇猛,一個年輕人背著背包,帶著招牌的黑框眼鏡,汗水浸濕T恤,一望無際的公路面前,雙腳已經走到快起水泡,但想著經過這個路燈,下一個目的地就在前方了。

他是盧廣仲,當兵一年,結束完一連串為期兩年的表演,終於有時間好好休息。一天他打開Google地圖,定位於臺北車站和母校臺南大甲國小,發現「只要」65個小時就能徒步走完,他徵詢朋友的意見,準備了三天,在背包裡裝上睡袋、一套換洗衣物、耳機、手機,套上好穿的運動鞋,決定出發。

14_DSC03124
找個地方睡個好覺,再重新出發。

住在城市中的我們,走十分鐘路可能都嫌遠了,盧廣仲卻覺得65個小時步程很近,這樣的瘋狂基因或許可以回溯至與他感情特別好的爺爺。

盧廣仲說,某一天他和爺爺坐在客廳裡聊天,夜漸深,爺爺也越喝越醉,開始說起年輕時的故事:那時他才20多歲,和家裡借了一筆錢從臺南到桃園打拼,把錢全買了魚苗,卻遭遇大風災,所有的魚苗都死光了。窮得一毛不剩,為了省錢,只好從桃園走到臺北找親戚。爺爺說著說著哭了起來,這件事他從沒和別人提過,盧廣仲是第一個。

也許是這樣的原因,走路環島對盧廣仲來說,有了不同的意義,那是一趟離家百里的返鄉旅程;在精神上,依循著爺爺當年的腳步,重新認識家鄉。

旅程一開始,就遇見了他最害怕的野狗,十幾隻黑狗在路邊虎視眈眈地看著他,這還不打緊,Google定位有時不太準確,已經數不清迷路了幾次。尤其是在臺中,他因為定位錯誤,竟進入了亂葬岡,一走就是三、四個小時。但樂觀的他卻說:「這也挺好玩的啦,好險還是在白天。」在他的眼裡,困難當然有,但總能透過黑框眼鏡幽默地去看待這一切。

對他來說,走路環島最痛苦的倒不是迷路,反而是在空蕩蕩,沒有人家的路上找廁所,最讓他困擾。其中一天,盧廣仲走到新竹山邊的小村落,紅磚老屋前,一個老奶奶正獨自在院子裡澆水。他向老奶奶借廁所,奶奶用類似客家口音說著聽不懂的話,兩人只好比手畫腳;當他上廁所時,卻發現眼前不是習慣的抽水馬桶,反而是一個大坑,這讓他相當震撼。原來身處在同一時空下的臺灣,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獨自一人行走,白天數著芒草,夜晚望著街燈,為了省錢,盧廣仲住過中壢火車站旁的便宜旅社,也住進鎮南宮的香客宿舍,整趟旅程花不到 5000 元,一路上感受的人情卻如此豐厚。

走到臺中南屯,有個戴著鋼鐵人面具的歌迷特別在路上等著,只為了幫他背背包,分擔身上的重量,還拿著吉他,兩個人就這樣沿著濱海公路一邊唱歌,一邊環島。路過嘉義水上,還有一對教師夫妻在榕樹下守候多時,只為了親口感謝他的音樂帶來的正面力量,並摘下手上的念珠送給盧廣仲。

有人說臺灣是座鬼島,也有人覺得臺灣又小又擠,但走了 11 天,盧廣仲卻看見更美更深的 風景。「臺灣其實一點也不小,一望無際的海岸公路,後龍山頭的白芒草,都要自己走過才能看得真切清晰。」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