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漢子的失敗料理課
修習做菜與身心


一段修煉 自家創意料理重生


MG 2845%E4%BF%AE

文、攝 許育銀




今年是一個不同的年,媽媽多了兩塊心頭肉,分別是成天笑嘻嘻跟笑到眼眯眯的小小孩。從家裡寵兒退位,學著跟小小孩相處,自己也學著當起賢慧女子。多年女漢子養成,要轉為溫婉嫻熟本就難如登天,好在爸爸媽媽總保持樂觀開朗的心,也讓我有機會以緩慢的腳步惡補許久未修的料理課。


憶起高中大學時代,時常在家習藝,預做的菜餚多半是媽媽配好的菜色,只要將它們切好放入炒鍋內,記憶裡只要清炒、川燙就香甜無比。自家菜園裡有著依時令生長的青蔥、四季豆、茄子、青椒、枸杞葉、扁蒲,都是家裡飯桌上常出現的嬌客;而拿手的蒜燒魚、清蒸魚,只要有好夥伴蔥薑蒜,滋味也不太會走精(tsáu-tsing);消暑的瓜類三兄弟:絲瓜、冬瓜以及苦瓜,佐著冰箱裡的食材入鍋料理,煮湯或炒成菜皆宜;還有自由生長的小番茄,有時讓它當水果,有時拿來燴燒魚,完全取決於當日料理心情。大抵來說食材多元,取材新鮮,只要記得煮熟總能獲得爸媽的掌聲。




MG 2826


大學畢業後與好友同住,他們只願意讓我煮魚,不願意讓我製作什錦料理,因為 A +B +C 的滋味未必樣樣美味,翻閱食譜,什錦時蔬有其規則,但入我眼的時蔬常常沒章法,東買一些西買一些,金針菇、青江菜、雞蛋,或是令人迴避的三色豆都是購買名單,只要方便快速加熱即可。過去,家鄉煮的蔬食皆是時令出現的蔬果,花心思切切洗洗,即使只是高麗菜佐胡蘿蔔清炒,添上一點鹽巴,仍是鮮甜。近幾年自己獨立生活,才窺知道理,若心思不在做菜上,圖快,想速成,怎能美味?


後來做菜是返鄉休憩的實驗課,鮮少以正常的形式出現,可今年,全家忙著照顧牙牙學語的小小孩,無所事事的我,竟開始以創意料理來撫慰大家。期許在家成為有用的人,元宵節的紅豆甜湯加團子、母親節貌似醃菜配豬肉的巧克力麵包蛋糕,看在父母眼中,多年來直拗的女兒也學著體恤,歡喜地將不太正經的食物吃下。後來才知巧克力喚起媽媽嗜甜的味蕾,相貌不佳,依然可入口。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許育銀 雲林人,移居臺北從事藝文課程企畫多年。寫作內容隨處可見鄉野,一個一書寫就迷失在故鄉的鄉間女子。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