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as Lin│在這危險的宇宙你要有地方可以躲
每次坐在咖啡店裡,我都會變成另一個自己。
每次坐在咖啡店裡,我都會變成另一個自己。
我和 Tim 同樣在臺南度過獨立自由的大學時期,相比對故鄉高雄的原生情感,確信臺南更是我們想停留、做些什麼的城市,於是在三十出頭交叉口,我收拾並離開了原有生活。我以國外常見的咖啡外帶站為靈感出發,不必盛裝拘謹坐著,想讓居民經過就能輕鬆帶走,不費力地將咖啡融入日常。
坐落在城市裡的咖啡廳是我生活情緒轉換的開關,開始將咖啡師畫在杯子上之後,更成為我與外界說話的管道。我認為,一間讓人喜歡的咖啡店,店主必定有關懷人文的特質,從渺小的故事延伸出生活況味,讓來到空間的人與之共感。
開店的路途中,時常會懷疑自己的價值,但因為總是有人能夠接收到用咖啡傳遞的心意,慰藉了他人的痛苦,成就了幻猻家創立的初心,讓我們就算疲憊也沒有放棄。
我常觀察店裡的書櫃,在咖啡黑潮架上發現夢幻絕版作品吳俞萱的《交換愛人的肋骨》,知道老闆竟願意分享並供人翻閱,忍不住在心底對老闆起敬,此後也養成了在舊書櫃裡面找絕版書的興趣。我常去的大稻埕幻猻家,某次看見剛出版不久的《人魚紀》,很訝異它書籍更新的頻率,書況也大多完整。他們不將書櫃認知為附屬品,不是隨意端出自家藏書塞滿。
大華車站周邊只有幾戶人家,在那個煤礦業興盛的年代,這裡曾是雜貨店,兩年前決定租下和一路搬過來生活,鄰居阿嬤們起初知道我想開店都很替我擔心,因為幾乎不會有人在這裡下車,但我喜歡這環境,一路也喜歡,想著既然都是自己喜歡的,不如就放手試試吧。
相較於儀式和準則,我更在乎老闆怎麼對待自己的咖啡,從空間到器皿,若細節不夠用心,絕對能感受出來,品味咖啡其實並不複雜。一間好咖啡店好喝是最基本要件,會讓我愛上一間店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店主的渲染力,最直接的判斷方式就是老闆本身會不會喝自己的咖啡。
Cover story 104 Make A Toast to Taiwan 乾啦! 在家釀出四季滋味 文 Gill Li 插畫 廖振堯 臺灣四季雖不如北方國家來的明顯,
在蛇窩常常會有朋友來,我都會問一下「有要喝嗎?」要喝酒我就去買,這對別人不一定是個習慣,可是在我家就好像是常識一般,準備酒就好似準備鹽酥雞一樣,平常不會特別吃,可是有朋友來就自然會買,在彰化伸港我看我媽他們去朋友家裡人家總是會有酒。
我常常在想,人會喜歡喝酒,會不會是因為白天面對太多,責任也好、命運也罷,一不小心就過得太辛苦,酒場有種魔力,會讓人把自己都不喜歡的面貌掏出。常目睹朋友與白天截然不同的樣子,體認到世界上有千萬種傷心的模樣,看多了會讓人變得溫柔,承認人性裡有難以理性分析的鑽牛角尖,面對無解的難題,就讓它在今晚繼續無解,喝光這一杯,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