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500cc專賣店│70載依舊的香甜古早味 啜一口日子又能順順過

「她們都對我很好,叫我內桑,是日語裡大姊的意思。」店裡員工都是住附近的阿姨,綁上頭巾和圍裙,笑咪咪地迎接客人,忙碌時相互扶持,閒暇時一起靠著牆聊天。因為用料實在,學生們在放學後來店裡吃甜湯、喝果汁, 許多人更是從小吃到結婚成家。「吃了三、 四十年到現在還是會來,一樣是我幫他們削的水果喔!」阿嬤自信地說。

三美旗袍│時間只是人生的鑲邊 一件旗袍繡緊更多情意

年少時因為家境貧窮,在隔壁鄰居介紹下,來到三美旗袍做學徒,性格開朗的李師傅,從當年嘉義有20幾間旗袍店的榮景做到現在只剩他的手藝與堅持,說起過去遇到的困境,只說:「已經很多都忘了,不過要說的話,最記得還是當年離開家,一個小孩子來這裡當學徒,什麼都很陌生,也會很害怕大人,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大家像家人一樣,就一直到現在了。」

弘義燈籠│走過動盪的微光 手工竹編燈籠照亮傳統文化

不同於別人用油漆刷寫燈籠字,他偏好毛筆,雖然筆毛軟難操控,但掌握精髓,字就活了。而畫燈最難的則是在曲面上創作,一盞燈由數塊布構成表面,為了避免縫製造成誤差,自古都是直接在燈上作畫,然型態描繪好後,還得暈染得漂亮靈動,超過35年經驗的他,每次還是會先用鉛筆打草稿,然後坐在家外的繪圖座位上,一筆一筆寫,一圈一圈染。

小黑貓│廢墟重生的法式浪漫 最好的時光就要用來慢慢活

小黑貓雖然位在嘉義的主要幹道上,但月色低垂後整座城市就會安靜下來,三個孩子跟鄰居很友好,彼此也會互送食物,人與人的信任回到很原始的狀態,比起臺北這裡更符合我對生活的想像。我覺得,不是我們來到嘉義做了特別的事,是嘉義平衡了我們,異國家庭、藝術創作、創業都在很舒服的狀態。

這裡│隱身老宿舍的私房料理 讓食物持續繫絆在地

對我來說做菜跟習武很像,隨時間慢慢累積能力和對食材的了解,有天突然頓悟,開始能融會貫通,於是從簡餐一路做到無菜料理,餐廳地點也換了五次,每一次的歇業和開張都是對自己設的全新挑戰,也很感謝客人們總不灰心地跟著我跑來跑去,這就是嘉義人可愛的地方,愛恨分明的直接性格,一旦喜歡上了就不准別人說你壞話,是帶點傻氣的魅力。

霜空珈琲│兩人才成為一種完整 在一間老屋重新定義理想

這裡很慢活,工作之餘還有足夠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棟建築原本是一間老診所,閒置許多年,綠色鐵皮已經生鏽,中間閣樓擋住向東方的光線,讓空間看來灰灰暗暗,院子裡腐壞的木柱還爬滿白蟻。我們盡可能地不破壞房屋原本的結構,架起大片玻璃拉門讓陽光進來,也因為喜歡傳統日式建築的緣側,靠窗而建的走廊,也讓故鄉來自日本的房東看了相當開心。

舊美好.生活器物.古道具│老物最美新生命 是再次與人生活在一起

我覺得物品會美,是因為有人的使用痕跡以及時間留下的印記,像銅就是經過人們的撫摸和歲月的沉積,從原先的光亮轉為內斂的色澤,銅金染上一點油墨般的深色才是最美的,這些老物經過流傳之後顯現的皮殼,就是它們獨有的美感與拙趣,也希望這些被好好保存的物品,可以再次被使用,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一種惜物的心情,更是讓它們在新的人生中再次綻放。

邱承漢│接受真正的自己 才能見到理想的山

回想六年前第一次登山,儘管天候淒厲加上體力不佳,讓我的嘉明湖之行不見天使的眼淚,只有自己的眼淚,但山依然吸引著我,熱切、持續地投入其中。從剛開始每年兩三座,到近兩年盡可能每個月都往山裡去,我嘗試在每一次的登山裡拓展自己—身體上的、感官上的,以及精神上的。

柯玟曲│帶著撤退的勇氣前進 在山裡攝影找到初心

為了放慢腳步感受閒適寧靜的時光,我更講究吃食,甚至備料帶上山料理,拌炒醃漬雞肉塊做成三明治早餐,麵粉加水調製手工蛋餅皮,晚餐試過咖哩飯、親子丼、野菇炒飯,仔細擺盤拍攝後,熱熱地吃下非常滿足。因為想讓更多人見識高山的美,我開始寫文章分享山景和煮食樂趣,時常有人驚呼原來臺灣也有如此壯闊的地方。

戴子│山多給了五秒鐘 讓我更能面對這世界

我認為會不斷往山裡去的人其實都有一定程度的社會適應不良,我就很不習慣持續跟人溝通。當你想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狀態也需要維持在很好、或至少還不錯。前幾年家裡有狀況,面臨了至親離世。走到這個階段,就只想簡單的生活;去山裡時不再揪著那些難題,能想的都是晚餐要煮什麼。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