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餐|在野餐的時光裡重新體驗古城 拍下美景也停駐了心
自己從以前就很喜歡買各式的古道具,藤編水壺、各樣的草籃、木作餐具,若是堆在家裡沒有使用的機會也為它們感到可惜,加上雖然很喜歡Wife & Husband,但若只能在鴨川旁野餐看到的風景有限,自己在恆春過了這麼多日子,這裡有山有海有古城,要是可以讓更多旅人多一種沉浸在此、享受半島風光的方式,是多麼美麗的事情,於是有了自己也要在恆春開一間野餐道具店的想法。
自己從以前就很喜歡買各式的古道具,藤編水壺、各樣的草籃、木作餐具,若是堆在家裡沒有使用的機會也為它們感到可惜,加上雖然很喜歡Wife & Husband,但若只能在鴨川旁野餐看到的風景有限,自己在恆春過了這麼多日子,這裡有山有海有古城,要是可以讓更多旅人多一種沉浸在此、享受半島風光的方式,是多麼美麗的事情,於是有了自己也要在恆春開一間野餐道具店的想法。
面對這些壓力,當時剛好流行前往澳洲打工度假,我選擇了逃跑,到農場打工換宿,某夜在牧場的車屋裡,遇到大颶風,第一次鄉愁找上了我,外頭的狂風暴雨讓我想起八八風災部落回不去的家園,靈感也突然而生,那瞬間我好像終於知道該怎麼創作,一直困著我的迷霧散開了,一年後,我放下迷惘回到故鄉,心從此能安放在部落。
書粥的顧店生活如預想般緩慢悠閒,假日比較多外地遊客,若有客人上門就隨意招呼,偶爾彼此開啟話匣子,聊聊我為什麼想來換宿、你為什麼會來長濱,但更多時候是各自埋首書堆,共享閱讀的安寧時光。當地人多選在平日串門子,這時書粥又搖身變成居民的包裹轉運站、孩童放學後的托育所、鎮上情報中心。書店藏書賣書的功能彷彿退居二線,鄰里交流才是重點。
夏天裡的西瓜有甜也有家的滋味 一種作物 西瓜 約莫每年四月底到五月間,是濁水溪溪底西瓜生產的季節,在臺 61線公路兩旁的西瓜小販,大多是一群自產自銷的瓜農,來自於雲林鄉間。 西瓜是我家每年必種植的農產
襯著太陽的香氣入味有幸福感的日曬菜脯 一種古早味 菜脯 如果要用一種食材,代表臺灣的飲食文化,那菜脯一定是其中之一。從早期農村家家戶戶放在床底的陶甕,到今天午餐便當盒裡的配菜,即使飲食習慣與文化改變,
相互陪伴寫寫字記下花蓮 193 公路的生活 一個計劃 記錄花蓮的美好 「在地人寫在地故事,是最恰當的。」熱愛出版,對出版業也甚為熟悉的王玉萍,溫柔又堅定地說著。 離開誠品企劃的工作,隨丈夫來到花蓮,雖
走過世界,卻沒有一處像宜蘭般,四季裡都能舒心駐足。
出社會 20 多年來,一直在家人及自己的期許下,努力工作,但伴隨著年齡增長,對體制內的制度產生質疑,工作中的我也越來越不快樂,覺得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