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打破鏡子,霉運走七年」

昨晚,我在網路上找到了〈Superstition〉整首歌的原始分軌錄音檔 ── 多少年來多少鍵盤手意圖重現這首歌的電鍵琴音色和層次,卻死活彈不出來。昨夜,我終於弄懂了這首歌魔音穿腦、銷魂蝕骨的電鍵琴是怎麼錄的,何以後人怎麼抓都彈不出來。

出走的理由 是心中始終有追求

理不清自己究竟是因為離開而獨立;還是因為夠獨立而選擇離開,又或者「獨立」其實內建在身體裡,只能透過應用來強化?我只知道一次又一次的出走,是因為有所追求,追求知識,追求視野,追求新事物的灌溉和思想的碰撞,是真正的想望。

市場旁的編輯事|房間 是我收納自己的地方

若要分派別,我絕不是極簡那邊的,依舊熱愛小物、玩偶和任何會讓心情好的東西,回憶也總捨不得丟,第一次一個人出國旅行的機票、朋友寄來的明信片、出差的紀念品 ⋯⋯,回憶只會愈來愈多,能通過一次次淘汰留下的,都是我能立刻從茫茫腦海中抓住理由的物件。

林達陽|看見雪的房間

有一次又在研究室孤獨地徹夜工作,直到天光大亮,我走出研究室,竟看見學校後方的山上,有著一點寂寞的雪色。以前念書時其實就看過,那時還向人形容那雪像糖霜,或許那時的生活願想,總是甜的。只是這時看著那山上的雪色,不知道為什麼,想的卻是細細、苦苦的藥粉。

馬世芳|我的房間裡(一則廣播稿)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年輕人能在家裡擁有自己的房間,回顧歷史,是很奢侈的事。當你終於擁有自己的房間,是不是會在牆上貼滿偶像的海報?我自己是貼過的:16 歲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就在牆上貼了一大張幾乎等身尺寸的披頭四海報,又影印了六、七○年代搖滾眾神的照片,在另一面牆壁做成拼貼。門關起來,戴上耳機,這小小的房間,就是我的宇宙中心了。

柏蒼│頂樓是革命的起點 在富麗的洞穴裡安放自我

畢業後為了能有個不打擾家人,又可以盡情做音樂的地方,我把家裡原本頂樓的鐵皮倉庫,整理成自己的音樂基地。說來有趣,我其實不太會布置房間,大多是隨意把需要的東西拼貼在一起,像是家裡以前曾做過一陣子古典家具生意,所以在樂器、沙發和工作桌的旁邊,還擺著一張古典鴉片床和明朝的桌子,和團員們做音樂累了,就會直接睡在鴉片床上。

市場旁的編輯事|消失 是為了留下更多

劇情裡當女主角問起在意的家人當初為什麼離去,原該是知曉所有的壁虎伯卻說:「我只是一隻壁虎,我怎麼會知道呢?」那些無解的無形的,或許反而能好好種在生命裡直到結束,而那些總要靠物件提醒才能放在心上的,也許該好好整理丟棄,才發覺需要安放的始終只有我自己,剩餘的,是為容下更多。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