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回鄉的路猶外遠
謝銘祐永遠不會忘記他重新開始寫歌的日期:2001 年 2 月 8 日。那天是他 31 歲生日。
謝銘祐永遠不會忘記他重新開始寫歌的日期:2001 年 2 月 8 日。那天是他 31 歲生日。
伍佰寫歌,總會先想舞臺效果:現場唱,會是怎樣?這次寫臺語專輯,他想擴大編制,增加管樂組和更豐沛的打擊樂。他用了些非洲爵士樂的元素,又編了管樂的旋律:伍佰學生時代在管樂隊吹低音號,地位相當於貝斯,揹著大大一支站在最後面,旋律簡單,沒太多事,於是好整以暇觀察樂隊其他聲部在幹嘛,默默學會了編曲基礎概念。說起來,銅管和薩克斯風的聲音,是他少年時代的鄉愁。
這招「逆錄」技巧在西方樂壇行之有年,周董玩得漂亮,算是藏給歌迷的小驚喜,倒沒有掀起什麼陰謀論的爭議。殊不知在美國,流行歌的「逆錄」曾被正式當成「撒旦誘拐樂迷」的洗腦邪招,政府甚至立法干預,喧騰一時。
左看右看,封套設計愈看愈像藏滿密碼,宇宙天地的答案一定都在裡面,歌手一定有什麼祕密要告訴我們。於是把封套顛倒了看,照著鏡子反過來看,斜斜地轉著角度看,自以為破解了「驚天祕密」。在那沒有網路留言板和臉書的時代,竟也有好幾則「封套密碼說」流傳極廣,到現在還有不少人言之鑿鑿呢。
搖滾初興的年代,流行單曲長度很少超過兩分半鐘,這是因為直徑七吋的單曲小唱片單面容量只有三分鐘。歌者要告訴你的一切峰迴路轉、愛恨情仇,都得在 150 秒內解決。
特倫汗(Trondheim)是一個 18 萬人口的小城,位於挪威中部。信不信,從這裡發跡的一間音樂公司,居然是橫掃東亞的 K-Pop、J-Pop 軍火庫。
他的經紀人說:「他的死來得突然,非常意外,但是他走得很安詳。」是的,他終究是在睡夢中舒舒服服上路的,多少滿足了他的願望。
整整 50 年前,1966 年四月的倫敦 Decca 錄音室,一個 21 歲的小伙子把一柄二手 Gibson Les Paul 電吉他插上 Marshall 音箱,音量鈕旋到最大,錄音師按下機鈕,他開始彈。就這樣,搖滾樂史第一位橫掃樂壇的「吉他英雄」誕生了。
若逼我只能選一張專輯,那麼好吧,《Blonde on Blonde》就是我畢生最珍愛的專輯。
這支來自高雄的樂團,作品永遠繃著一股義無反顧、油門催到底的勁兒。熱血的龐克搖滾、過耳難忘的旋律、「氣口」地道的臺語唱詞,放眼臺灣樂壇,滅火器果真自成一派,別無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