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照片列印出來 才能從整體的角度省視作品
口述=韓裔美籍藝術家Syko ( 知然堂 Por Que Base 創辦人) 在美國接受教育的韓國人,學平面設計也學攝影,七年前從美國搬來台灣,目前在台北天母經營攝影工作坊。 撰文・攝影
口述=韓裔美籍藝術家Syko ( 知然堂 Por Que Base 創辦人) 在美國接受教育的韓國人,學平面設計也學攝影,七年前從美國搬來台灣,目前在台北天母經營攝影工作坊。 撰文・攝影
口述=鍾婕敏 (Café Showroom 店長) 藝術行政背景,和先前的畫廊同事Katherine 一起經營Café Showroom,希望以結合咖啡廳和畫廊空間,讓當代藝術可以更貼近大眾的生活。
一間店 總是被熟客坐滿的咖啡館 撰文= Lingling Tseng 大學念景觀建築系,決定不要做設計而是寫設計,喜歡觀察城市文化人和空間的關係,在出版業工作,專攻生活與設計議題。 攝影= Bonni
口述=阮慶岳 作家,建築學者,策展人,在台灣各種音樂、藝術現場都很容易看見他的身影,領薪水的正職是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13 歲起定居民生社區近四十年,不久前自己買房才搬離。 文字=楊芩雯 攝影
口述=佳玲 (À mon chouchou 店長) 採訪撰文=歐佩佩 攝影=李盈霞 我十八歲的時候開始學廚藝,後來進飯店工作,當時的行政主廚跟我說,年輕人有機會就該出國看看
口述=彭文彥(Swirly Whirly 單速車店老闆) 採訪撰文=歐佩佩 攝影=江凱維 我從小在民生社區長大,民權國小、民生國中……一路讀上來,有時候我會想,我大概這輩子
口述=連奕琦 採訪撰文=周行 攝影=江凱維 去年秋天我自己的公司和朋友的電影製作公司一起搬到民生社區,這裡的空間環境對製作公司而言是很好的選擇,適合取景,容易拍到好看的畫面
每次去基隆,不管是買魚,還是去望海巷釣魚,我都習慣到阿公阿嬤開的豆漿店,邊吃他們幫你準備的早餐邊閒聊,就像家裡一樣。
有時候他下班已經十點多,便約她去動物園捷運軌道下的河堤聊天,他們一起仰頭看四節車廂從頭頂經過,光亮混合著聲響,像一枚巨大的流星,緩緩低空飛過。
我是道地的臺北人,小時候會和媽媽到迪化街辦年貨,那種熱鬧的場景,以及各種南北乾貨的香味,一直留在我心中。從澳洲歸國後,經常來大稻埕找老朋友,喚起小時候回憶,迷人的味道在我心中澎湃,所以選擇在大稻埕開「Le Zinc 洛 Cafe & Bar」洛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