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面包|打開三合院大門 用麵包延續自家故事
搬回來兩年多,發現自己除非必要,不然幾乎不太會離開三合院,不是在畫畫就是在揉麵團,朋友們也都喜歡聚在我家,圍在院子裡聊天、吃著剛出爐的麵包,我思索著既然大家喜歡,不如就打開家門跟更多人分享,一斤面包就這樣在三合院裡誕生了。
搬回來兩年多,發現自己除非必要,不然幾乎不太會離開三合院,不是在畫畫就是在揉麵團,朋友們也都喜歡聚在我家,圍在院子裡聊天、吃著剛出爐的麵包,我思索著既然大家喜歡,不如就打開家門跟更多人分享,一斤面包就這樣在三合院裡誕生了。
首先抵達小日子,位於原先大甲媽文創館的所在,在中式廟宇建築之 下,清爽外觀整齊了視線,為這條街道的呼吸適當留白,鑲嵌得非常巧妙,遠觀保有鎮瀾宮身為地標的本質,店內仍是小日子簡白的店裝,並且陳列上鎮瀾宮獨有紀念品,點杯飲品,駐足在店內透過大面採光的窗框,似乎能在沸騰人聲中,得到一點寧靜。
很多人覺得金繼修復漂亮、與眾不同,欣賞金銀補線在本已注定丟失的器物上重新長出詮釋,但對於小賴跟書瑋這樣的修復師而言,金繼真正精華的地方,反而無關乎視覺,並不存在於那個你看到的表象,真正的意涵,來自於每一個物件與人背後的情感牽連。很多時候才發現,原來器物不只是器物而已,對於物件的情深與義重,透過金繼的過程,讓人坦然接受事物崩裂皆是生命的必然,讓碎裂的紋路與破損的缺口都成為存放回憶與時光的安所。
五、六月臺中的陽光灑在身上溫度正好,走在西區的街道每刻都在感受美。隨意拐彎走進巷子處處都有驚喜等候,在睡到自然醒的午後,來趟西區探索之旅,每次走訪都為路上觀察學增添一筆精彩。
2020 臺灣燈會 臺東館,以「圓」作為策展命題,透過視覺燈光、聲音情境與空間的結合,將土地化為靈感,打造宛如親臨臺東的氛圍。
「2020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即將於1月18日盛大開展,首屆以「光之書寫」作為展覽主題,邀請七組國內外藝術創作,希望民眾近距離感受光影藝術的實驗創新與突破,體驗漫步於國美館的閒暇夜晚。
「黑熊部落」音樂祭今年已邁入第六屆,這次更找來嘻哈大廠牌顏社擴大聯手,趕緊跟著「大黑熊音樂祭」暫時甩開日常的繁瑣,享受在音樂和露營的洪流吧!
和大大百貨說再見那些埋藏心裡的童年記憶 一段記憶 來不及告別的 記憶中,我在很小的時候曾搭過一次直升機,而我從未聽過周遭的人有過類似經驗。因為在一般人的生活中搭乘直升機的機率很低,大都是遇難時,才會需
來一趟旅行喫茶店就能瞬間移動到全世界 一個溫暖空間 旅行喫茶店 走在臺中西屯路,穿越一條隱密的小徑,視野突然豁然開朗,眼前是遺世獨立、靜謐悠閒的小眷村。旅行喫茶店就在前方一間 80 歲的老房子裡,門口
在民宿工作,總會有做不完的事,整理床鋪、清潔、接待⋯⋯在樓層間跑上跑下,偶爾停下腳步喘口氣,瞥見牆壁留言板,旅人留下的一句話,有時是鼓勵,有時會讓人心一笑,卻時不時能鼓舞自己,從這面牆,感受到人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