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水果店│水果冰傳遞了濃甜 也承載府城飽滿的人情
兄嫂 30 年來扎下穩固根基,但經營方式較為傳統,店面仍維持舊時樣貌。某年冬天,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來買果汁,她站在像是路邊攤的小店裡,顯得非常難為情,這件事使我改變經營方式,努力提昇莉莉水果店的文化。
兄嫂 30 年來扎下穩固根基,但經營方式較為傳統,店面仍維持舊時樣貌。某年冬天,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來買果汁,她站在像是路邊攤的小店裡,顯得非常難為情,這件事使我改變經營方式,努力提昇莉莉水果店的文化。
30 歲前的我在壓力很大的廣告公司工作,每天在數不清的會議和提案中衝刺,有天突然意識到這並非我想要的,前所未有的疲累讓我想立即離開臺北,正好臺中的朋友需要找人協助管理餐廳,一切都是那麼剛好,於是隔天立刻和公司提出辭呈,便一腳踏進了餐飲業。
在沖繩那幾年,我們結婚,沒有辦婚禮,我不嚮往名牌婚戒,但總想著還是要有一對屬於兩人的對戒,到處搜尋,找到小島上有個品牌,用同個貝殼做出一對戒指,於是特地前往那座小島,在走去打造對戒的路上,無意走進一間刨冰店,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日式刨冰,對於綿密的冰花印象深刻,那種溫柔如雪花的冰粒慢慢在嘴裡融化的感覺,一直留在腦海裡。
原先我與做酒商的朋友想再找一棟老屋開間新店,將酒與古物結合在一起,當時想要開關東煮店,不過尋尋覓覓根本找不到比這裡更好的地點,於是決定把家具們移到別的倉庫,繼續使用現在的店址,不過實際要開店才意識到關東煮店要準備的設備太麻煩,和朋友們正一籌莫展時,其中一位提議要去吃冰,吃完冰以後豁然開朗,大家突然有了共同的目標。
是一個很執著的人,想做一件事會拚了命地探究,骨子裡不認輸,尤其不想輸給自己,於是食材找了有機種植的黃豆,最後是製作豆花最重要的水與鹽滷。浪人一定都知道,東海岸除了有最好的浪,也是臺灣水質最好的地方,所以我選擇落腳在宜蘭,直取雪山山脈的水源,沒有經過管線與消毒,靠層層沉澱保留山泉水的甜味。
駝著背的老奶奶顧著一袋袋切好的新鮮水果駐守在沙卡里巴入口,日復一日。每當我回到沙卡里巴,老奶奶都會輕輕點頭微笑著說道:「鄧來啊。」習慣臺北忙碌生活的我常常聽到這句簡單卻熟悉的問候才意識到,自己回家了。
搭乘桑久保亮太的回憶小火車時,沿途經過的一件件日常物品逐漸在牆面上化身你我人生列車窗外,日漸消逝的片片景色⋯⋯。你看到的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影子不過是物體本身投射」的刻板想像在走出這些空間後也一併被顛覆。
在「花」的背後更多的是一種日常的陪伴,也可以是對自己、對生活上一種簡單的浪漫。
舉辦「覺醒音樂祭」的團隊,都是土生土長的嘉義孩子,有著對在地的熱情,才有了現在的盛況。每年七月的覺醒音樂祭為地方帶來人潮,不過他們平常在嘉義混的私房景點到底是哪些呢?我們邀請覺醒團隊派出他們的顏值擔當與幹話王,來跟我們分享平常活動前祈求順利的靈驗廟宇、必訂的便當名店,以及每次都去的慶功美食!
走訪臺灣各地,小日子編輯們吃遍各地美食、欣賞各地美景,蒐集在地人情故事。但是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處是那麼美好而無可取代,這些是編輯們心中最軟的一塊,它伴隨著我們成長,承載了我們的笑與淚,還有每一段平凡卻難以忘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