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聖哲 × 小球 八年重逢與疫情暫別
棉花糖自2013年休團後各自發展,今年初帶著新專輯《一切都是為了與你相遇》合體復出,懷著八年來的所遇所見再次聚首,寫下對彼此的難以言說的情感。
棉花糖自2013年休團後各自發展,今年初帶著新專輯《一切都是為了與你相遇》合體復出,懷著八年來的所遇所見再次聚首,寫下對彼此的難以言說的情感。
疫病時代最適合從事賞罰並行,秩序與混亂交替的工作,按步驟做就不會失敗的料理往往是最親(近刁)民的選擇。今天,我們做的是召喚兒時早餐溫暖記憶的外婆黑糖客家發糕⋯⋯
羅比啊,你不需要永遠當一個兒子,你可以在一些時候,當一個不符合父母期望的人,一定要試試看,變成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人生經歷中,大概也會有不那麼黑白分明的時光,那些委屈,都是人生裡倒流的鼻涕啊。
想辦一場短短的旅行,帶認識與不認識的讀者朋友,來看看我的家鄉。旅程裡,要有主題清朗的講座,還想規畫一條催眠一般的散步路線,順著遼闊大港,輕輕描一條優美的弧線……只是疫情突然升高。一切都結束了。
我從小就愛看漫畫和動畫,特別是《少女革命》,一開始看見的是女權的伸張,後來漸漸也看到了王子的悲哀,我也想要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女生可以擁有犀利眼神,男生也可以很可愛,沒有明確的性別畫分,全都既可憐又堅強。
理不清自己究竟是因為離開而獨立;還是因為夠獨立而選擇離開,又或者「獨立」其實內建在身體裡,只能透過應用來強化?我只知道一次又一次的出走,是因為有所追求,追求知識,追求視野,追求新事物的灌溉和思想的碰撞,是真正的想望。
畢業後為了能有個不打擾家人,又可以盡情做音樂的地方,我把家裡原本頂樓的鐵皮倉庫,整理成自己的音樂基地。說來有趣,我其實不太會布置房間,大多是隨意把需要的東西拼貼在一起,像是家裡以前曾做過一陣子古典家具生意,所以在樂器、沙發和工作桌的旁邊,還擺著一張古典鴉片床和明朝的桌子,和團員們做音樂累了,就會直接睡在鴉片床上。
每接近年末我都會畫一組月曆,主題隨心,是接案人生中送給自己的小小禮物,也是一種督促。我不會說這是很特別的故事,因為就是我觀察到的日常,每個飼主應該都會有貓貓狗狗躺在身上,即便腳很麻,還是捨不得讓牠離開的時候,或是每次吃飯時那如影隨形的渴望眼神等等。
面對愛情,我曾嘗試傾盡所有,或許是從小看著媽媽獨自扶養我們姊弟倆,很早就學著懂事,幫忙照顧弟弟、分擔家務,付出對我來說像是種本能,於是在感情裡也盡力配合著對方,很久以後才知道,過度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這是人性。但我其實一直都還蠻勇敢的,傷過也痛過,卻沒有因此變得不敢愛,若因為一個人讓你傷心,就不再相信愛情,我覺得那是在懲罰自己。
駝著背的老奶奶顧著一袋袋切好的新鮮水果駐守在沙卡里巴入口,日復一日。每當我回到沙卡里巴,老奶奶都會輕輕點頭微笑著說道:「鄧來啊。」習慣臺北忙碌生活的我常常聽到這句簡單卻熟悉的問候才意識到,自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