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迷、攝影迷到柏林不要錯過的博物館
一間博物館 Helmut Newton Foundation 撰文.攝影=許育華 2010年初正是揮別長達10多年的全職雜誌工作,成為歐洲和台灣兩邊跑的自由撰稿人,專攻設計、美食、旅行、飯店領域,最近
一間博物館 Helmut Newton Foundation 撰文.攝影=許育華 2010年初正是揮別長達10多年的全職雜誌工作,成為歐洲和台灣兩邊跑的自由撰稿人,專攻設計、美食、旅行、飯店領域,最近
撰文= 趙士麃 除了專欄寫字也做劇場、電影,不希望輕易被歸類。曾旅居瑞典修讀視覺文化,執著於旅途中的人事物,著迷文化的穿透與形塑,相信一切交錯必有意涵。 圖片提供=Black Camel pictur
還原三〇年代日常市街的美術設計 一種設計想法 電影場佈裡的美感與態度 電影《KANO》是歷史劇,除了敘述嘉農棒球隊打進日本甲子園的故事外,由於時空背景發生在電影背景是 1930-1931 年的嘉義,因
創作對話 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 圖片提供=Mia Mia 手作設計師,構想許多有趣的紙膠帶應用,吸引許多追隨者,著作《紙膠帶歡樂趴》。 FB:MIIIA*Mia。 Q:什麼機緣讓妳
撰文=鄭司維 輔大應美系專技助理教授、點石設計公司藝術指導。 曾獲第52屆葛萊美獎提名、第11屆美國獨立音樂獎與台灣傳藝金曲獎之包裝設計獎。 我是先從作品認識郭漁與良根這對
撰文=鄭宇庭 台中新手書店雜工店長。從小到大讀過很多學校。熱愛閱讀,念了文學研究所,開了一間只賣一百本書的小書店。再忙都能抽空寫書介,只希望更多人買書讀書。 我特別喜歡那些
撰文=宋欣穎 曾任影劇記者、報紙專欄作家、偶像劇編劇、京都KTV店員,現職為導演。創作跨越影像、動畫以及文字。一個喜歡說故事的人。 關於閱讀,我偏好動人的故事。 一個動人的好故事不一定要
在木工中體會簡單的生活哲學 一種城市交通提案 木工腳踏車 我很喜歡戶外活動,在澳洲生活的日子裡,打魚、浮潛是我最愛的休閒,回臺後也參加過幾次浮潛聚會,卻看見同伴利用深夜潛水,濫捕魚類,並沒有友善環境的
一塊皂一則故事傳遞美好價值 一種觸感 最貼身的感觸 手中握著打皂泡桿,就這樣一直搖動,不停地繞圈攪拌,不知不覺竟過了六小時。 在繁忙生活中,藉由看似重複單調的機械性動作,腦袋獲得淨空,心靈也隨著時間流
撰文=白輻射 | Rex 動畫特效背景出身,熱衷跨域設計。攝影美劇雜食、文字聲音潔癖,深信後搖滾是靈魂的尼古丁,過工作室不入而迷戀咖啡遊牧。 冬雪融開,露出了春痕。是一種綻開而模糊的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