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針織網搭建的實驗空間
一個空間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口述=曾志偉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創辦人與設計總監,建築作品「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獲2014 ADA新銳建築獎特別獎。 撰文=鄭雅文 圖片提供=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自然
一個空間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口述=曾志偉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創辦人與設計總監,建築作品「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獲2014 ADA新銳建築獎特別獎。 撰文=鄭雅文 圖片提供=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自然
口述=溫慧玟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華山藝術生活節計畫主持人。曾任雲門舞集行政總監,與雲門一起工作將近30 年,在藝術與生活間扮演媒婆般的角色。 文字整理=林佳諭 華山藝
一部紀錄片 回溯原生土地的故事 口述=鄭慧玲 導演,長期關注地方事務的獨立影像工作者。 曾經獲得金穗獎、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及入圍女性影展等獎項肯定。 代表作品有《機遇之旅─紅斑性狼瘡記》《漫漫長路—
川島小鳥×遠藤治郎 在宇宙的景框中 臺灣是一個愉快的星球 聊聊天 透過攝影鏡頭看市井裡的明星 撰文=駱亭伶 攝影=林志潭 場地提供=誠品 在影像節奏日益快速的今天,平面攝影展現了靜觀的眼 界,一種傾聽
前進東京照見未來設計動向 一場展覽 2015 東京設計週觀察筆記 雖然看東京設計(師)週的經驗超過十年,但期間的經濟變化起伏總是多變,直接影響到每年設計週的規模、樣貌、活力,不過展覽既是看門道也要看熱
Cover story 013 Book Film Music 拍電影後我再也不孤單 ┃ 鄭有傑 ┃ 鄭有傑 導演、演員。2001 年以 16mm 短片《石碇的夏
Cover story 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 口述=杜昭賢 廣告業出身,卻執著於純藝術,在臺南經營藝廊20多年,早年曾到舊金山學攝影,難以忘懷故鄉之美,近年致力於城市
小清新、小確幸,常被認為是臺灣新世代的文化符號,但「小」字當頭的文化與生活氣息,是否亦即格局變小,視野變窄?如何在網路和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有所自覺?本期聊聊天邀請在臺灣時間幾乎多達三分之一,經常跟臺灣年輕世代演員合作的舞台劇導演林奕華,及長期合作的臺灣音樂「小」教父陳建騏,一起從創作的經驗中,談談何以「少即是多,小也是大」?並提出對臺灣新世代的觀察。
羅健毓 英國愛丁堡取得藝術節慶碩士,創辦YOUNG ART TAIPEI,相信藝術文化終須與人群緊密結合。 由黎莎・亞瑪蒂(Leeza Ahmady)與歐布列塔・亞格・安卓芙(Ombretta Agr
用藝術填心跳脫科技強鑿的坑洞 一種創作想法 平坑時代的異想世界 人手一支智慧型通訊裝置已是普遍的現象,這些裝置除了創造生活中的許多影音樂趣之外,其時代意義更在於全新工作平台的創造。俗語說得好:「狡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