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舍】乍雨還晴的山城春日 小山舍的一天
Cover story A Craftsman’s Daily Life 撰文.攝影=小山舍 由阿丹、Ray、小靦三位男孩所組成草食草根團體,堅持用身體的勞動去實驗、創作「多肉植物」。試著
Cover story A Craftsman’s Daily Life 撰文.攝影=小山舍 由阿丹、Ray、小靦三位男孩所組成草食草根團體,堅持用身體的勞動去實驗、創作「多肉植物」。試著
在木工中體會簡單的生活哲學 一種城市交通提案 木工腳踏車 我很喜歡戶外活動,在澳洲生活的日子裡,打魚、浮潛是我最愛的休閒,回臺後也參加過幾次浮潛聚會,卻看見同伴利用深夜潛水,濫捕魚類,並沒有友善環境的
一塊皂一則故事傳遞美好價值 一種觸感 最貼身的感觸 手中握著打皂泡桿,就這樣一直搖動,不停地繞圈攪拌,不知不覺竟過了六小時。 在繁忙生活中,藉由看似重複單調的機械性動作,腦袋獲得淨空,心靈也隨著時間流
充滿使用痕跡的刀具保留對家的思念 一種物件記憶 回收馬蹄鐵化身菜刀 我從小在美國東北方佛蒙特州的 Peacham 小鎮出生長大,家裡經營農場,過去曾飼養馬匹。在記憶裡,每年夏季傍晚全家會坐著四輪馬車去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家族產業的新風華 口述=葉皓宇 跳脫傳統設計者框架,自許從點到線,自產到銷全面參與,期待串接出屬於自己與城市的創作故事。目前進駐「星球空間」,努力生活及創作中。 撰文=葉思吟 攝影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水電傢伙的超凡創意人生 口述=林庭安 自號「古墨」,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臺灣人,婚後移居臺南,一邊陪老婆守護家族嫁妝店,一邊開炒飯店賺取家用。工作室置身熱鬧市集裡,大剌剌刺青不怕人指指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簡單中透露細膩 口述=洪誠 外表斯文,居家一塵不染,百貨業設計師,卻不愛熱鬧,閒暇時便躲在角落打造作品。近年落腳臺南,定居巷弄中,在敲敲打打中認真生活,也漸漸開始吃素。 撰文=葉思
民生社區的一處尋常巷弄走到底,Eye Candle工作室就是我們的蠟燭實驗室。創作造型蠟燭的過程,是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學問,也是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我是學雕塑的,哥哥凱元擅長平面包裝和廣告設計,最初我們想設計出結合立體造型又貼近生活的日常用品,從手工肥皂、棒棒糖到造型蠟燭,因為覺得對於吃和用在身上的東西並不擅長,所以最後很務實地用刪去法做出決定。
Cover story A Craftsman’s Daily Life 口述=阿威 大學念建築,與夢夢為皮革品牌「Crossing Divide」工作夥伴。兩人的處女座性格表現在品牌形象與產品細節的
「金繼」又叫金繕,是一種漆藝技法。將生漆黏合器皿碎片,表面再敷以金粉或銀粉。對我來說,它不只是陶瓷修復,更是一種讓美麗再生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