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隱味│這碗牛肉麵 賣的是好好吃飯的時光
今天是門前隱味開業的第 455 天,湯底是第 455 天的老滷,喝到最後會黏黏的,像蜂蜜。湯頭從第一天熬煮至今、豆乾、辣椒醃製也不假他人之手、每個來客一坐下都有一杯剛煮好的熱茶,這是我的堅持。
今天是門前隱味開業的第 455 天,湯底是第 455 天的老滷,喝到最後會黏黏的,像蜂蜜。湯頭從第一天熬煮至今、豆乾、辣椒醃製也不假他人之手、每個來客一坐下都有一杯剛煮好的熱茶,這是我的堅持。
原本最初學的時候只是依著所學照樣去做,直到有天一位前輩對我說:「是好喝,但感受不到你的靈魂。」我才驚覺,其實豆子好器材好,只要乖乖照著做,就不會難喝,但實質上,我真的明白為何要這麼做?為何這樣沖煮嗎?我不明白。
當時的我什麼也不懂,母雞成長到生蛋需要花幾天時間、小雞該吃哪種飼料、如何判斷蛋的好壞……,縱使家中堆了滿坑滿谷的雞蛋,我對它們的了解程度幾乎是零。或許是個性使然,旁人越不看好的事,我越想做到最好。
某天偶然看到一位前輩朋友分享自己製作的皮鞋,樸實外表下的精細手工,打開了我對於製鞋的興趣。相較當時穩定的辦公室工作,對於深度工作的渴望,讓我毅然辭去職務,飛往日本學習製鞋技術。
我自己不會做料理,但花很多心力尋找有才華、調性相近的年輕廚師,用餐環境乾淨舒服,客人食用的餐點都適度被產出。有時候,店外候位客人較多,我還會主動推薦他們去吃臺南小吃,因為等候太久,客人難免帶有情緒,這是我不樂見的情況。
彎進東區後段的這條巷弄,距離都心走路約莫十分鐘,剛好能沉澱完雜亂心情;我跟植物的關係也是如此,每日拈花惹草,釋放了臺北生活的高壓,看著悉心照顧的生命逐漸長大,是我最舒壓的片刻。
在臺灣,無論在夜市、市場還是街道路邊,都能看見販賣各式甜湯的小攤車,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裡,窩在冒著熱煙的小攤車旁,喝上一碗甜甜的熱紅豆湯,暖了身子也療癒心靈。
對於早期的臺灣人來說,每天早上來碗熱騰騰的豆漿,補充體力,是許多人的生活日常。而路邊的豆花攤車,則是小孩放學回家路上,最愛的甜點之一。
譽霖告訴我,每次結束城市裡的市集和展覽回到這兒,都有種回家了的安心感。看著車窗一幕幕閃逝的即景,他們日常的模樣也越來越清晰。
卸下一整天的疲憊,我習慣點燃臥室裡的香氛蠟燭,在雪松、黑雲杉和迷迭香融合的木質氣味裡放鬆自己。看著燭心上的火焰左右搖晃,一明一暗之間,心情彷彿也隨之平靜,就連生活裡的不愉快都能暫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