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探照燈


《親愛的初戀》你就是你自己





love simon launch a3 layered landscape

(文章有雷,閱讀之前請三思)





原以為是一部注定心碎的青少年成長電影,我總戲謔地稱為「心碎賽門」,沒想到被感動到狂掉眼淚。(跟《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最後爸爸跟艾略歐深談相同哭點)

小心翼翼用字遣詞,對於細節的斟酌再三,這些都是初戀才會出現的特徵。就像一次特別細膩的攻防戰,不想顯得太過積極,貪婪地攻城掠地,卻又害怕對方接收不到自己的心意。這是賽門的初戀,對象是學校部落格上署名Blue的不知名同學,兩人電郵往返,不存在於虛擬空間中的個體差異,只有除卻其他的靈魂本質吸引彼此。但在現實中,卻是怎麼樣都認不出誰是那個他。

「我想我只是對於同志要出櫃這件事感到忿忿不平。」

穿插相當可愛的片段,每個少男少女手足無措在家人面前告解自己的性向,「我是異性戀」、「我喜歡男人」、「我愛女生」,無論是痛哭或是以擁抱和解,這樣的告白形式無論對誰而言都是一種心理壓力。也許坦承過後終究能夠舒坦,然而過程中的尷尬不適卻是自由的代價。片中討論青少年的性啟蒙或甚至延伸到身份認同,以及與同儕的人際關係。對身份、性向、氣質認同等等的告知義務,假如隱瞞等於欺騙,也就相當於間接承認自己不同於眾。


Love Simon Movie

賽門第一個出櫃對象是高三才轉學來的好友,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對於只認識六個月的朋友而言,交代「自己是誰」相較輕鬆。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習慣喝的飲料、討厭的人、喜歡聽的音樂,他們都瞭若指掌。如此貼近的關係在滲進任何一丁點秘密後,都會讓謊言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壓得賽門快要不能呼吸。他的溫柔擔負不起傷害任何重要他人,只能將委屈往肚裡吞。

或許仍帶點踉蹌笨拙,然而真誠依舊足夠溫暖到化解所有。起於一則學校部落格上的匿名發文,太過相似而疼痛的共鳴,賽門以’’Dear Blue,’’ 起頭,假名回應同樣不知如何出櫃的少年。經歷波瀾過後終將誠實面對自我,署名’’Love, Simon.’’

「認清自己是誰」不是成長的終點,因為我們無法避免地仍被困在別人心目中的既定形象中,也許你/妳的外表、行為、談吐與他人期望的有所不同,請別因此感到挫折。每個人應是獨特而無從歸循的個體,而非角色。期待徬徨迷失的日子,會漸漸明朗。

「無論如何,你還是你。你就是你。」





張祐瑄
圖片來源 取自網路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