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就不會因為一次的
上榜或落榜就決定一切,即
使選錯了也不會完蛋。」
—— 專訪設計發浪主理人Chad
很久以前網路上有篇文章:「班上的最後一名後來都怎樣了」,當時引起了不少的話題與共鳴。在文中,曾經被老師質疑過的吊車尾同學,後來成為了機械手臂的設計公司的執行長⋯⋯。
在校的成績好壞真的能夠決定我們的未來嗎?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班上、在家裡被長輩們恐嚇:「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那些曾經努力拚得你死我活的三角函數、概率、微積分,只是為了考上明星大學?為了找工作?真的有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幸福嗎?
Chad 曾經是班上數學成績吊車尾的常敗軍,但現在的他不僅創辦了「設計發浪」臺日設計交流平臺 ,擁有近 13 萬人次追蹤,也曾擔任藝術家諸橋拓實「滿漢全席展」策展人,以及上屆簡單生活節的協力媒體。
從班上數學的最後一名,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數學一直是我的罩門之一,也是我高中時期一直跨不過的檻。還記得當時考完試走出考場,便聽到身邊的同學們一派輕鬆的說這次考試很簡單,當下只有一個念頭⋯⋯」
「完了!」
我那時候對付數學的方式就是把它當作歷史在背,光是腦袋應記的數學證明題就有100多題,雖然 Chad 表現得一本正經又淡定,用著沒有在開玩笑神情說著,但聽起來很讓人難以置信。
「也正因為是一字不漏地背下,所以當聯考時拿到試卷,發現試題是腦袋中沒有的題型,就如同被數學判了死刑。」
不擅長數學的他,卻選了自然組⋯⋯
「社會組是女孩子在唸的,男孩就該選擇自然組」,出生在保守家庭的 Chad,當時家裡還存在著現在看來相當奇怪的守舊觀念,即便心裡有多不願意,仍提不出一個可以反抗父母的理由,最後只好按照他們的期望下選擇了自然組。
走出校園之外,才深刻體會到自己的渺小
始終覺得自己不屬於自然組的他,直到高中進入校刊社,他的人生才有了不一樣的變化,像是開啟了另一扇窗。尤其是接觸到人物採訪、編輯這一門課本沒教的學問,才讓他發現原來除了教科書裡八股的勵志文章、拗口的文言文,其實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著他去挖掘,也似乎在他的血液裡留下了好奇的種子,一直到離開校園後,這個種子開始慢慢抽芽茁壯,更讓他深刻看見到世界的寬。

在大學之前,對自己的人生還沒有太多主見的他,因有了在自然組的不愉快經驗,直到大學選填科系的關口,他決定鼓起勇氣展開人生第一次的家庭革命。
「從小家裡從事與材料相關的產業,加上父母濃厚的傳統觀念,覺得男生就要克紹箕裘,繼承家業。」Chad 說,在家人及自己的堅持中拉扯的他,最終選擇了一個折衷的答案——工業設計。即便當時對工業設計一無所知,但他知道工業設計就是他賭上唯一的出路。
雖然 Chad 當初唸了自己不願意的自然組,後來也到了從未想過的工業設計,但若是他當初如願地唸了社會組、中文系,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設計發浪」。
人生中的每一天,幾乎都在做決定,有些當下你可能有很多的不得已,但不代表你的未來就會因此而不幸福,也許只是多拐了一個彎,多繞了一點路,說不定驚喜就在下一個轉角處。

“後悔的心情也許還有一點點,但以現在結果論來說,這不是錯的決定。如果這裡不是你的舞臺也不要緊,那就去找下一個,一定會有的。” —— Chad
最後,Chad 想勉勵每一個和過去的他一樣在人生十字路口迷惘的人說:
「你可以去嚮往某個人作為你能效法的對象,但也不用覺得當不成對方,就妄自菲薄,以前的 Chad 也曾會與他人作比較,但下場就是讓自己壓力大得喘不過氣,甚至是看不到原本的自己其實正在發光。
如果今天,這場考試對你來說很重要,但你卻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準,那就再去找下一個屬於你的舞台。人生只有一次,但你可以重複做很多次的決定,即便這次的決定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那就再去找下一件事情,再做下一個決定,直到找到為止。
你的成就不會因為一次的上榜或落榜就決定一切,將心態保持在勝不驕敗不餒的狀態,即使選錯了也不會完蛋。不要因為學校、交友環境,而框住了自己,也許現在的環境否定了你,但不代表你也要跟著否定自己。」
文 張雁婷、李豪
攝 陳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