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片海灣
漫無目的坐著也是種幸福
一種包覆 水晶球裡的東清灣
蘭嶼人是生活在小島上的民族,因為太平洋的祝福,飛魚源源不斷地從海上來臨,並且帶來希望,也給了我的祖先一個生存的信仰。從此在這個擁有美麗風景的海上,誕生了一座島,也誕生了一群人民,總是喜歡望著海。
小時候我有一個水晶球時鐘,是爸爸出國時帶回來的禮物,水晶球裡的海,是看起來軟軟的淺藍,底部是時鐘,上面還有一隻磁鐵海豚,每天都跟著時針一起游泳。每次坐在堤防上看海,由自己的方向往兩側的看去,東清的灘頭就呈現了天然的圓弧狀,讓我想起那顆外國水晶球,好像真的置身其中。
在偌大的世界裡,我住在一個像水晶球的海灣裡,實地擁有了一種被海洋包覆的安全感。
26 年的時光,堤防跟海灣成為了一體,儘管早期堤防的建設對天然的海灣形同破壞,然而一些日子過去了,海灣跟這不相干的水泥堤防開始相輔相成,互相依賴。
從最早的黃昏市場,到現在人群聚集,幾乎成為一個小型規模的夜市,大家開始在海灣附近做起生意,剛上岸捕魚的中年人或婦女在堤防上坐著,看船進港,吃螃蟹聊天。做生意的阿姨,一邊忙著賣烤肉,一邊顧著正在海裡游泳的小孩。像是吃飯要配魚湯,吹風要在涼亭。看海、聊八卦,同學會的結尾,80%落在堤防。必須在一個靠海的地方,音樂才顯得輕快,故事變得順暢,笑聲就可以無限上綱。
東清灣的魅力有時也導引一些迷茫的心情,看著遊客三三兩兩找了個角落安靜的坐著,覺得找一個地方,漫無目的坐著也是一種幸福。自己常常丟個垃圾,卻不知不覺地走到海邊去,看著濕漉漉的小朋友從海上衝出,再看看海平面,想著,明天會不會是好天氣呢?有時候遇到同學就聊聊近況,搶對方的東西吃,傍晚時分討論世界的未來,家裡的經濟發展,哪本書看得比較順眼⋯⋯;有時候一群人,打打鬧鬧說說笑笑,下一秒可能就泡進海裡,歡樂地喝著海水。
自從離鄉讀書後,時常在暑假返家時刻,對於映入眼簾的汪洋大海,覺得耀眼奪目。然而,都市裡的自動化與方便總讓城市像跳動的音符一般,充滿著青春氣息,或者新鮮刺激。不得不說,自己其實很喜歡城市資訊的快速流動,因為掌握資訊讓人覺得好像隨時,掌握了一切,生活總是充滿知識。但在城市的我一直知道,這裡不是我的歸宿,在缺乏藍色大海的包覆之下,就好像與野性的靈魂背道而馳,那就不會是我想去的地方。
曾經聽爸爸說,有一個老人,每天都坐在涼亭上看海,一年又一年,日復一日。
爸爸問老人家:「你在看什麼呢?這個海這個雲總是這樣沒有改變啊?」老人說:「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有多好看。對年輕人來說風景從眼睛飄過,就不在意了。可是經過我的觀察,每天海的位置都是不一樣的,變化也有好多種,我在想它從好久好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看過了。現在我已經是個走不動的老人了,但是我好奇還能有多少日子,可以看見這些美麗的變化發生眼前呢?」
也許這段話就能解釋望海人的心情吧。人生追求的事很多,唯有心境怎麼都追趕不上,找一個喜歡的地方坐著吧!有時貼近蘭嶼人的生活,並不需要一再重複地追問,跟隨當地的生活氣息,一起望著一片海,水晶球般的海灣,也會在世界的某處等著。▍
文、攝 張靈
張靈 蘭嶼鄉東清人,長榮大學畢業,目前擔任 952vazay tamo 製刊社企劃與寫手,參與蘭嶼青年的第一本雜誌,正職在機場櫃台劃位。靈感來了畫比例不太對稱的畫,寫得比說得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