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坡上的光影
不只是藝術的感動


一道光影 寶藏巖光節


%E5%A7%9A%E4%BB%B2%E6%B6%B5%EF%BC%8C%E5%85%89%E9%9B%BB%E7%8D%B8 21 %E7%97%95%E8%B7%A1%E6%8E%83%E6%8F%8F An Electronic Monster 21 Scan the Trace 1

文 Gill Li 圖片提供 寶藏巖光節 




穿過繁華的公館捷運站,隨著曲折路徑一拐一彎,距離都心不過十分鐘的路程,翠綠盎然的小山矗立眼前,沿著山壁小徑一路向上,夜幕剛低垂,而這裡正在上演光影的鬧市。每年春天,寶藏巖光節在郊區山城登場,我喜歡寶藏巖,這裡除了是藝術實驗的爆破現場,獨特的地理位置讓生活在密集水泥樓宇的臺北人,有了可以遠望放空的停駐。


聚落裡有當地居民、外來的藝術家、學校、寺廟,彼此間互相包容,在這十年的相處歷程後,更能用不同心境反芻關係。對於居民而言,這裡有家的歸屬與回憶;對於進駐藝術家,如同游牧者的暫棲之所,留下點什麼又將再離開,同時在山凹間圍繞間著四季變遷,形成獨特的場域。今年以「棲息在光中」為策展主題,從個體到家屋,延伸到自然萬物。


光影之所特別,在於某種曖昧的流動,看得到卻摸不到,現在看到的也不會永遠存在,帶著類似哲學的理論,呼應著人與人間的關係,就如家可能是之於空間,也或許是與某人間的緊密連結。連續三年我都特別挪出一個晚上,把思緒排空,輕鬆地步上石階,夜晚光影邀請進入了它們的世界,我自在穿梭其中看著藝術家用家族記憶與自身理解,擘畫超現實維度空間。




%E8%8E%8A%E5%BF%97%E7%B6%AD%EF%BC%8C%E6%B2%B3%E5%85%89 Flowing Like a River%EF%BC%8C2021
%E6%B2%B3%E5%85%89 Flowing Like a River


我最喜歡的是藝術家莊志維採集了寶藏巖水文背景所創作的〈河光〉,以柔軟的薄膜素材隱喻脆弱與消逝的過往,薄膜上打上幻彩光影,既像河流,又像星空,交織著城景意象,猶如一個可變的流動,有時明亮,有會幽暗,我們不過在狹縫之間尋找幽微的快樂,記憶如是,家如是,人生就是如此。


蔡宜婷〈永恆的變量〉則將車窗作為人們記憶的載體,開車時轉瞬即逝的移動風景,會留在腦海裡的到底是什麼?她將車窗與半樓廣場上建築的窗框對應,將窗外都市環境移動的景象,玻璃的光影呼應變成日常又迷幻的虛實交錯。




%E8%94%A1%E5%AE%9C%E5%A9%B7%EF%BC%8C%E6%B0%B8%E6%81%86%E7%9A%84%E8%AE%8A%E9%87%8F Eternal Variables%EF%BC%8C2021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Gill Li 小日子編輯,最近正在學習早睡早起,好好吃飯,尤其早餐要吃水果跟優格,但持續失敗中。。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