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只拿了 2 分又如何?小日子發行人劉冠吟:人生快樂就好

 

劉冠吟 小日子雜誌發行人。曾穿梭於媒體、金融、行銷、公關、科技相關產業之間,但最想做的還是貼近臺灣生活的事,現在在小日子與大家認真過生活。

 

PHI 5900

 

若要說人生中前三名最痛苦的事,那「數學」絕對是我的其中之一。

大概是從高中接觸排列組合開始,我腦中的數學機制就徹底當機,光是基本的四則運算就已經讓我感到吃力,複雜的開根號計算更是不用提,還記得當年大學最後一次數學模擬考我只拿了 2 分,沒錯,滿分是 100。

擁有文科體質的人,大腦內建通常都有龐大的記憶體,曾經也試圖將數學用背的,甚至是被母親「移民」,把我送去給遠在中壢擔任國中數學老師的親戚調教,只為了拯救我的數學,但仍舊毫無奏效。

也許是潛意識對「數學」這件事本身就心存恐懼,光是看到數字就會讓我焦慮,雖然聽起來似乎不合理,但直到現在,我甚至還會夢到我在考數學,那種痛苦感就像潛藏在我心中的不良因子,始終揮之不去。

 

PHI 5892

 

家中有一個成績優秀的姊姊,讓我一直活在她的陰影…

 

從小姊姊的成績一直是前段班,活在優秀姊姊陰影下的我,心中不免會產生一點比較心態,當收到高中放榜通知後,由於不是心中的第一志願,我甚至是連續高燒了三天。心中的怨念之深讓我原本沒打算抱有任何期待,但現在回頭看來,似乎是杞人憂天了。

在當時大部分學校只希望讓學生們想盡辦法考上好大學,反之,母校自由的校風,除了吸收課本上的知識外,也強調校內競賽的參與、第二外語的培養,在當初原以為不屬於我的這裡,高中的三年,卻也成了我人生中最快樂的片段。

 

母親讓我自己簽成績單…

 

然而,在踏進高中時,母親將印鑑交給我,只丟下一句:以後成績單就自己蓋了,但你要為自己負責。或許在他人眼中看似開明的教育,但對於未來的每一步,我反而走得更小心翼翼。

因沒有劃下任何界線,若不想踩空,那勢必得謹慎,接下來的選擇,都攸關自己的未來,即便結果不如預期,更無法歸咎於誰,因為那都是自己的決定。

即便當時選填中文系,父母也不曾干涉或過問我將來要做些什麼,直到大四,在還懵懂的年紀被時間推著走出校園,面對人生的岔路,也曾在「現實」及「做自己喜歡的事」之間遊走。

後來,我將喜歡寫東西及與人接觸這兩項特點做了些人生的微調,選擇了我的第一份工作——財經記者。一天交兩篇稿子是必須,處理無止盡的突發狀況也是家常便飯,眼看著每天忙到昏天暗地的自己,讓我一度不明白,這麼用力地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直到我開始喜歡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些累積在心中的疑慮,才漸漸地不復存在。

 

PHI 6077 1%E4%BF%AE

 

若人生再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相同地決定

 

今年,說起來是我出社會後第十個年頭,還成了一個孩子的媽媽,面對成績,我通常都會說沒關係啦!盡力就好。但其實也蠻擔心若是看到滿江紅的成績單,自己會不會崩潰,因為孩子的個性像我,恐怕她未來的數學也有可能和我一樣爛(笑)。

或許她在求學時會因某些學科成績的不理想,讓她感到心情低落,但我只希望她可以早一點發掘出自己的興趣,讓那件事情在生活中持之以恆地發生,並感到快樂就好。

同樣地,大學科系選擇有興趣的念,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決定,若再給我一次機會選擇,我還是會做相同決定。儘管畢業後,對未來仍有許多茫然,也許你不喜歡現在念的科系,甚至這門科系與你之後想做的工作無關,那也不要緊,重要的是你希望將來 5 年後或是 10 年後的自己,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那就努力讓自己朝那方向邁進。

 

誰說興趣不能當飯吃?重點是你要先把它找出來

 

儘管當初在姊姊的陰影下成長,又誰會想到當年數學大考只拿了 2 分的我,現在不僅是小日子社長,還一手挑起了 6 間店。一邊做著我喜歡的事,偶爾也能寫寫東西,一步步往我人生的軌道上走去。及早打開自己的興趣開關,將興趣盡力挖掘出來,不但可以平衡自己的痛苦感,說不定也能變成自己的專業,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呢?

 

PHI 5577 previewBN
點擊上方照片,找尋最適合你的眼鏡

 

文 張雁婷
攝 張界聰
眼鏡 JINS

延伸閱讀:「你的成就不會因為一次的上榜或落榜就決定一切,即使選錯了也不會完蛋。」——專訪設計發浪主理人Chad

標籤:Tags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