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食品社】交換喜愛的杯碗盤 在餐桌上為生活調劑

Cover story Scenery of the Table

 

 Arya.S.H
 張界聰

 

Sharon  胭脂食品社創辦人。從事植栽設計和教學的她,在五年前開始接觸醃漬,自此與漬物結下不解之緣,現與妹妹琬瑜和好友Boco組成工作室。三人聯合手作,用好滋味裝填彼此的生活。

2017 08 31 110049 1

漬物是我童年回憶的味道。爸爸在眷村長大,過年時我和妹妹琬瑜一定會回老家和家族親戚共度。當時的生活很單純、幸福,總能吃到眷村媽媽們不定期交換的食材,臘肉、醃瓜,還有鄰居老奶奶做的豆腐乳。但隨著時間流逝,記憶中的味道也跟著失傳。

 

2017 08 31 110714 1

 

一年前,我和朋友因為好玩研發自製辣醬和薑味甜檸檬,從此醃漬便徹底翻轉了我們的生活。每到蔬果的產季,便會興奮地開始翻書、研究,與奶奶請教,如何做甜酒釀、四川泡菜等。老人家總是會很謙虛地說自己的祕訣沒什麼,我也逐漸意識到這些老手藝沒被系統化地流傳下來會有多可惜。

2017 08 31 113025 1

 

一段時間下來,在漬物上累積了一些心得,便與妹妹和同樣熱愛飲食的好友Boco共同成立品牌「胭脂」。希望能試著用醃漬來分享對土地和記憶的珍愛,記錄時代味覺,同時打造出屬於我們的味道。

2017 08 31 110145 1

做漬物,要尋得適合的器皿其實很不容易, 有的好看不順手,有的用沒多久就生鏽。玻璃罐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容器,因為醃漬時首重清潔,玻璃可在煮沸的滾水內消毒,使用起來相當穩定。有時候也將塑膠器皿,用以醃漬成分中不含油、鹽的漬物,避免塑化劑融於油脂產生毒素的疑慮。

我們也常思考如何利用器皿讓漬物變得更好玩。像是前陣子就找到了很可愛的實驗發酵瓶,搭配自然發酵果露,讓客人體驗製作氣泡水的樂趣。就這樣玩著,與漬物的緣分越來越深,但最珍惜的,還是和夥伴一起與器皿相伴過日子的時光。因為山上沒有什麼小吃店,所以每週的工作日,我們就會一起煮菜,帶些各家的自製醃菜、小魚辣醬等,再挑選自己喜歡的食器,圍在木桌吃飯。有趣的是,竟也隨著每個人的喜好和風格,替生活創造了不少餐桌風景。

在器皿的選擇上,我經常使用從事陶藝創作的男友所製作,色澤淡雅、簡約的陶器,無論麵、飯或將鮮豔的漬物擺放其上,看起來都相當舒心。我是一個看到生活雜貨就會很興奮的人,前陣子到葡萄牙旅行,買了一個虎爪造型的小夾子,又在法國市集看到古典雕刻匙,明知實用性不高,老物件特殊的雕紋還是讓我十分心動。但其實我自己最愛的還是用了很久的陶製飯碗,經過時間,人與物所累積的默契,給予我安全、踏實的感覺。

而琬瑜著重於兼具功能和情感的器物,她常使用琺瑯、玻璃材質等實用性強的碗盤,最好是一組同時有不同尺寸,可以依烹調料理的方式變化,選擇擺放或直接進烤箱,好用又耐看。她認為,器皿可以幫人們記錄各個時間點的人生回憶,比如年代久遠,不再生產的絕版餐盤,每當使用或遇見到它們的同時,也像是在跟某段記憶對話。

鍾情咖啡的 Boco,則十分享受食器為生活所帶來的樂趣,單就喝水這件事來說,家中的收藏就能讓他一個月換一個不同的杯子。無論玻璃杯、馬克杯,只要看到質樸手感的素色杯具,就會忍不住入手,特別是朋友精心為他製作的陶器和盤器,充滿溫度的手藝讓他覺得特別珍貴。他常想著若有朝一日開了咖啡廳,一定要用自己收集的杯子跟客人互動,創造回憶。

個性不同的我們,就這樣彼此交換器皿物件替用,偶而以不同造型的器皿調劑生活。就像做漬物一樣,用簡單的食物、簡單的味道,創造不同的口味,交換彼此的記憶,也一起往心中理想生活的面貌更靠近。●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