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狂也非富豪
新加坡日常在小販中心
一種生活 星國小吃

《亞洲瘋狂富豪》你看了嗎?我沒,身邊的朋友也沒有,我們既不 crazy 亦不 rich;我們心照不宣,電影裡的人物過的大日子和我們的生活落差太大了,難起共鳴。電影很是賣座,旅行公司紛紛推出「亞洲瘋狂富豪」導覽路線。的確,從電影去認識一座城市、一個地方最直接,很多時候甚至被浪漫化。電影把新加坡拍得像明信片般光鮮,反映了一個事實,大家都誤解了這座小島。新加坡啊,就像一粒洋蔥,需要一層一層地剝開,才能感受它的靈魂。那麼,新加坡的日常在哪裡?在鄰里。
每個鄰里都有政府組屋,超過八成的當地人居住在政府組屋內(沒錯,就是外型似樂高積木的那些建築),而在方圓五百米內皆有一個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說起小販中心可神奇,所有的味道、雜音和人物形成一個大雜燴,即濃縮版的新加坡。這裡匯集各族群(華人、馬來人和印度族)的飲食,是庶民生活的最佳寫照。
一餐不到新幣五元(約臺幣 115 元)便能吃得飽飽。因為重點是溫飽肚子,穿得多邋遢也無須擔心有人指點,就是自在!我是吃小販中心的雲吞麵、炒蘿蔔糕、海南雞飯、肉脞麵、滷麵、豬腸粉、印度煎餅、豆花、紅豆冰⋯⋯長大的。我的味蕾記憶都儲存在這兒,抹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