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忠宜策展「2PM – 2AM 平面日常 ── Day 1 荷蘭日」
撰文=Chienwei Wang
曾任攝影、記者 、編輯、自由撰稿人,在出版界打滾數年。目前為藝術設計書系主編,與一對黑柴和橘貓相依為命。

多年前曾編過一本談論荷蘭設計的書《阿姆斯特丹‧我的理想生活》,書中從吃、喝、玩、樂、穿、住、看、用⋯⋯各種生活中的角度,剖析究竟為什麼小國如荷蘭在設計上的造詣,能在全球創意市場立足不敗。
當時,為了強調荷蘭的平面設計有多麼的細膩到位,寫下「就連一張設計精美的郵票都能寄出幸福感受。」這句略嫌浮誇的行銷文案。
此一時、彼一時,在那個設計書還算本本都賣得動的年代(也不過才五年多前),試圖透過一張郵票喚醒人們借鏡荷蘭平面設計,也許顯得膚淺,但由小見大,荷蘭人如果能在方寸之間都如此細膩講究,更何況是面對在層次與設計細節上,既要求豐富視覺美感,又要能精準傳遞訊息平面印刷品。
當年那本書的設計師Joe,在編完書後不久即負笈荷蘭修讀字體設計。而他在荷蘭求學期間,所收集的平面設計展品,也連同其他三位於荷蘭就讀、旅遊的設計師們的收藏,一併出現在這場展覽當中。
荷蘭平面設計乃世界平面設計極重要的一支,20世紀戰後荷蘭的現代主義影響後世甚深,為要點出荷蘭設計的嚴謹,Joe舉他就讀的海牙皇家藝術學院,一份以 Typography(字型學)為主題的 Gerrit Noordzij Prize海報為例,強調設計師為了符合學校窗型,而做有別於一般海報比例的長形設計,以及所有海報除了要呼應「呈現平台」做到「系統化」,更要在框架的侷限之下,保持影像與文字的跳躍性,並且顧及美感。
特別是在框架下完成精良設計這一點,讓人不禁好奇必須在什麼樣的文化培 育下,塑造出荷蘭設計科系學生擁有不亞於專業設計者的成熟姿態,或許展 中幾位瘋狂搜刮荷蘭平面印刷品的設計工作者,可以略述一二。
有時一座城市的設計活力,就發生在哪一張你唾手可得的紙本上頭。在這個 紙媒(銷售)日益萎縮的年代,在展覽中看見平面設計依舊在他國人民日常 生活中方興未艾,小如DM傳單,大至海報,立體如書籍或唱片,如果設計 得美,你怎能忍心不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