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村街上 不鎖門的背包客棧
我在都蘭 102 的三天兩夜,沒有其他的客人,整個都蘭村遊客稀少,幸運獨享這片寧靜,身心靈得以完全放鬆,帶著充飽電的靈魂,回到現實的小日子。
我在都蘭 102 的三天兩夜,沒有其他的客人,整個都蘭村遊客稀少,幸運獨享這片寧靜,身心靈得以完全放鬆,帶著充飽電的靈魂,回到現實的小日子。
去關東鄉下逛生活風格工廠 一個改造空間 熊谷市 NEWLAND 去年在日本雜誌《Popeye》看到專文介紹「NEWLAND──發現!不確定的大型購物空間」,吸引我的不是這個空間賣些甚麼,而是地點在鮮少
看日本代謝派實現城市生命的奇想 一種建築論 城市可以有機進化 近幾年,都市更新計畫不斷推行,許多老舊房舍的拆遷與否都引起討論與關注,像是一年多前的文林苑事件至今遲遲無法落幕。這個夏天,忠泰文化藝術基金
到杜塞道夫找最道地的日本菜 一座城市 萊茵河畔的東京 《Monocle》雜誌的年度全球最佳城市專題,是關注城市美學人們的重要意見領袖。評審們不只客觀從城市所擁有的美術館、國際航班、書店、甚至是日照時間
參加換書活動閱讀別人的生活 一個態度 人與書的交會 傳統買書的方式是到書店選書,或是到書展撿便宜。後來有了舊書鋪、二手書店,再來是網路書店、網路二手書店。上述對於書與人之間的交會,還是透過
像大樹赤足貼地環遊世界在每個當下 一種創作 自由奔放地在世界活著 這是我第四次來到臺灣了,食物一次比一次好吃,或許都是海島國家,口味和我從小生長的海南島有點相似,米苔目、紅燒肉、蚵仔煎,喜歡夜市裡各種
睡夢中我沿著這充滿驚奇的一路,長著翅膀飛翔在喜馬拉雅上空,看著聖母峰澄黃的日落,看著村落羅布切被銀河對分的夜空,彷彿伸手就能觸及宇宙。
以身體舞動臺南的古往今來 一種劇場人的生活 觀察城市裡各種姿態 透過眼睛,能夠如何認識一座城市?行走在路上,是否曾停駐觀察行人走路的各種姿勢?有時候,由於太急切,反而忘了應該安靜地從心觀看,重新詮釋一
改裝蘇聯時期體育館開自己的電影院 一間電影院 舊體育館裡轉動的膠捲 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塔爾圖舊城區北緣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植物園的溫室在夜空下透出有些詭異的迷幻燈光。小花園的米白色拱門對面,紅磚砌成的老房
在這個熱情洋溢、性情決勝的國度,讓他們自豪的不僅是天然的環境,更是人文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