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敏|深夜的永康街頭 尋找白先勇筆下的老臺北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那麼喜歡夜晚,也許就是夜晚的寧靜和深夜的街道,總能帶給我很大的安心感,也讓我在夜晚的時刻,比白天更清醒。
現在回想起來,之所以那麼喜歡夜晚,也許就是夜晚的寧靜和深夜的街道,總能帶給我很大的安心感,也讓我在夜晚的時刻,比白天更清醒。
入夜之後,我最常去寶藏巖的咖啡館「尖蚪」窩著。
曾經有段時間,在戲殺青之後,為了抽離角色,我請了很長的假。白天什麼事都不做,讓時間慢慢流逝,清空所有因角色帶來的負面情緒,好像刻意不跟上城市的作息,夜晚才出門活動。除了在鄰近的街道穿梭,也會彎進小巷,一直往信義商圈走去。也因此發現,不論是白天或晚上,那裡總是熱鬧熙攘。
夜晚的沉穩冷靜,讓人較能誠懇地面對自己,願意示弱。
聊聊天 新銳女導演和新世代男演員的對話 撰文=駱亭伶 記錄=曾茗瑄 攝影=林志潭 企劃=小日子 場地提供=賦樂旅居HOTEL PROVERBS TAIPEI 2F、3F 傅天余(左) 文學底子深厚的
我並不喜歡夏日海灘。有時候聽到那首歌:「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還會在心裡莫名的抖瑟一下,雖然,曾經也是個每到夏天,就想去海邊的熱血女青年。
1985 的臺北,是個和「小清新」、「小確幸」還沾不上邊的城:空氣很髒,市容很亂。然而對 250 萬在這兒討生活、過日子的市民來說,那也是一座充滿機會,生氣蓬勃的城:泡沫經濟時代即將降臨,股市加權指數將在短短四年半,從 636 點狂漲 19 倍,來到 1990 年大崩盤前夕的 12862 點。
「難道妳對去過的地方,都沒有想念嗎?」曾經有個年輕記者,聽說我不喜歡紀念品,很好奇的問。「當然會想念,去過的地方,一起去的人,都想念呀。」只是,我的想念是在心裡的,而不是在眼前。當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四大皆空,也曾經有過執迷的階段。
北臺灣旅人日記 基隆崁仔頂 撰文=黃小黛 臺灣散文作家。著有《在大稻埕遇見東南亞香料》《大稻埕廚房》《地方回憶錄》《散步阮台南》《家族記憶》《七種民宿的旅行》等書,合著《LIMA原住民女性傳統藝術》
〈張三的歌〉是 1986 年李壽全《8又二分之一》專輯裡傳唱最廣、最受歡迎的歌,歷年翻唱的也很多,料想《小日子》的年輕讀者也是聽過的。講這首歌,要先介紹一下歌者李壽全。